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80章 地窖擒得智囊臣,解缚共论天下计

第480章 地窖擒得智囊臣,解缚共论天下计(1 / 2)

一、地窖残灯:孤臣吞毒殉旧朝

开武三年秋九月十四,汴梁内城荒署地窖中,潮湿霉味裹挟着苦杏仁的刺鼻气息,在昏黄油灯下氤氲不散。赵普倚靠着冰冷石壁,嘴角凝结暗紫血痕,右手无力垂落,指尖还沾着未散尽的鹤顶红粉末 —— 这藏在袖中三年的毒药,本是为城破之日殉宋而备,此刻却因双手剧烈颤抖,未能尽数服下,只换来喉头灼烧与腹内翻江倒海般的剧痛。

木门外传来轻缓脚步声,甲字军士兵持火把鱼贯而入。摇曳的火光中,赵普身前案几上的景象清晰毕现:半篇未竟的《乞退表》墨迹未干,歪斜的字迹里,“臣普虽死,不敢负宋” 八字却力透纸背;一旁磨损的铜印静静躺着,“枢密院印” 的刻痕早已模糊,却仍能让人想起他辅佐赵匡胤时的风云岁月。

“赵相公,陛下有请,移步政事堂一叙。” 领头校尉语气温和,并未上前捆绑,反而示意士兵递上温水,“陛下严令,务必以礼相待。”

赵普缓缓抬头,浑浊目光扫过士兵手中玄色战旗,眼中闪过决绝。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剧痛拽回石壁,沙哑的声音带着文臣傲骨:“吾乃大宋枢密使,城破当殉国!无需见你家陛下,要杀便杀!”

校尉不再多言,示意士兵小心搀扶赵普,用布巾擦拭血迹,又为他垫上棉垫 —— 这是柴熙诲特意叮嘱的 “待之以礼”。毕竟眼前这位,曾是赵氏政权的定海神针,更是燕朝亟需的治国大才。随着油灯渐远,赵普被搀扶着穿过满目疮痍的街巷,沿途燕军修缮房屋、百姓领取粮种的景象,悄然在他坚定的殉国之志上,撕开一道裂缝。

二、政事堂见:昂首求死显风骨

朱漆斑驳的汴梁政事堂内,案几已被擦拭一新,燕朝《藩镇收权策》与《政学军学章程》整齐摊开。柴熙诲正与陈恪商议吏治改革,见赵普被搀扶而入,立刻起身示意士兵退下。

赵普挣脱搀扶,强撑着挺直身形,虽面色惨白、脚步虚浮,却仍保持着臣子仪态:“罪臣赵普,参见大燕皇帝。” 他只是拱手作揖,并未跪拜,“城破国亡,臣无颜苟活,只求陛下赐死,全臣气节。”

一旁的陈恪望着这位曾与父亲隔空论政的北宋名臣,目光复杂。赵普 “杯酒释兵权” 的智慧,与燕朝收藩镇、定制衡的治国理念,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柴熙诲并未动怒,反而上前亲手解开赵普腰间防止自尽的束缚带:“赵相公,忠臣之‘忠’,究竟该忠于一姓王朝,还是天下百姓?” 他指尖轻点《藩镇收权策》,“你辅佐太祖行‘杯酒释兵权’,辅佐太宗定‘强干弱枝’,与朕今日之举,又有何不同?”

赵普猛然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他从未想过,这位覆灭赵氏的新帝,竟如此洞悉自己的施政初心。一时之间,当年劝赵匡胤收兵权以止藩镇之乱的初心,与眼前柴熙诲的治国之道,在他心中激烈碰撞。

三、解缚论道:同怀一统破芥蒂

柴熙诲请赵普落座,亲手斟上热茶,氤氲热气驱散了地窖带来的寒意:“自幽州密信起,朕便知你胸怀天下。燕京政学军学的情报,与你派来密探所言丝毫不差;劝太宗‘轻徭薄赋’之策,亦与你‘集权安天下’的主张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