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燕京上元:灯映龙楼聚藩侯
开武元年春正月十五,燕京城的上元灯节比江南更显壮阔。永定门至皇宫的十里长街上,万盏花灯如星河垂地,既有江南绣娘织就的 “秦淮风月” 灯,也有燕云工匠锻打的 “铁林破阵” 灯,往来百姓的欢笑声混着胡商叫卖胡饼的吆喝,将迁都后的燕京衬得既繁华又雄浑。
皇宫紫宸殿外的广场上,二十余盏 “藩镇归心” 主题灯格外醒目,每盏灯上都绘着一位节度使的战功:杨业的 “燕云破辽图”、潘美的 “山东平寇图”、曹延禄的 “河西守关图”,灯火映照下,仿佛将这些年的征战岁月一一重现。
酉时三刻,各路藩镇节度使陆续抵达宫门前。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身着紫袍,腰间佩着先帝柴荣赐的 “忠勇” 剑,却难掩眉宇间的警惕 —— 自柴熙诲斩辽王、建燕朝后,他便深知这年轻帝王绝非善茬,此次召藩镇入京,怕是 “赏功” 为名,另有图谋。
紧随其后的武昌节度使林仁肇,一身玄甲未卸,甲缝里还沾着长江水师操练的水渍。他与柴熙诲在灭南唐时曾并肩作战,却也清楚这位帝王的手段:“李节度,今日宫宴怕是不简单,你我需多留个心眼。” 李重进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宫门前值守的甲字军 —— 这些士兵手中的突火弩,比去年幽州之战时又精进了几分,箭簇上的寒光让人心头发紧。
燕云节度使杨业倒是坦荡,一身白袍配长枪,身后跟着两名燕云军亲兵,刚到宫门便朗声道:“陛下召我等论功行赏,乃君臣相得之幸,诸位何必愁眉苦脸?” 他与柴熙诲在幽州共破契丹,对这位年轻帝王的能力极为信服,只是想起麾下燕云军即将易主,心中仍有几分不舍。
蜀地节度使张永德、山东节度使潘美、河西节度使曹延禄,以及十余位小节度使,也陆续入宫。众人穿过灯海,步入紫宸殿时,殿内的宴席已备好,御座两侧分设藩镇席位,每席前都摆着鎏金酒具与刻着节度使名号的玉牌,看似礼遇周全,却在殿外暗布了神机军的三重防线 ——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 “请君入瓮” 的架势。
二、宫宴陈设:酒食间藏雷霆势
紫宸殿内的宴席布置,处处透着帝王的威慑。殿中悬挂的 “天下一统” 巨幅舆图,将燕云、河北、江南、河西、蜀地尽数纳入,用朱红圈出的 “中枢直辖地” 正不断扩大;宴席旁的展架上,陈列着幽州之战缴获的辽王金冠、铁林军铁甲,以及新造的连发火弩、重型轰天雷 —— 这些火器身上,都刻着 “中枢军器监造” 字样,暗示着军权已收归中央。
柴熙诲身着十二章纹龙袍,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席间的节度使们,声音带着上元节的暖意:“今日召诸位来,一是共度上元,二是论迁都之功 —— 燕京能定,燕云能守,皆赖诸位之力。” 他抬手示意内侍斟酒,“先饮此杯,为诸位的战功,也为燕朝的将来!”
众人举杯饮尽,杯盏碰撞声却显得有些沉闷。潘美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展架上的轰天雷:“陛下新造的火器愈发精良,有此利器,何惧契丹反扑?” 他这话既是奉承,也是试探 —— 想知道中枢军器是否还会分拨给藩镇。
柴熙诲指尖叩击案几,清脆声响在殿内回荡,似暗藏玄机。他目光如炬,转向杨业,语带深意:“杨将军麾下燕云军,去年幽州一战,大破辽军,斩获三万首级,声威震慑北疆,当真不愧天下劲旅之名。朕还听闻,军中那威力无穷的突火骑弩,更是将军亲手改良?”
白发如雪的杨业缓缓起身,抱拳行礼,身姿挺拔如松,谦逊道:“此乃众将士在血火拼杀中,反复摸索、总结所得,末将不敢独揽功劳。”
柴熙诲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抬手示意内侍。不多时,一把崭新的突火骑弩呈至御前,寒光闪烁,尽显精良。“这是军器监依将军改良之法,又苦心钻研,提升了射程。今日赐于将军,望燕云军如虎添翼,再立战功。”
宴席间,柴熙诲逐一提及各节度使的功绩:
四朝老帅李重进,身为皇亲国戚,素有南渡时期 “擎天柱” 之称,坐镇淮南防线,凭其威望与谋略,
是当年阻挡赵宋南侵的第一防线;林仁肇率水师,平定长江海盗;曹延禄守河西,拒党项侵扰…… 每提一人,便赐下良田、美宅、金银,赏赐之丰厚,让小节度使们眼中泛起艳羡,却让李重进、张永德等老藩镇更觉不安 —— 帝王的恩赏越重,往往意味着接下来的要求越难拒绝。
酒过三巡,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甲叶碰撞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百名神机军士兵列队走过殿外,手中的连发火弩齐声上弦,发出 “咔嚓” 脆响,紧接着是重型轰天雷的车轮碾压声 —— 这是柴熙诲刻意安排的威慑,让节度使们清楚,反抗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