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37章 黄河岸畔甲戈列,金陵城头故卷闲

第437章 黄河岸畔甲戈列,金陵城头故卷闲(1 / 2)

一、紫宸夜谈:玉如意托联姻,旧臣心向归田

崇德五年二月初三的深夜,紫宸殿的宫灯燃得格外明亮,灯油顺着灯台蜿蜒而下,在青砖上积成小小的油洼,映着君臣二人的影子。

陈琅刚踏入殿门,就见柴宗训捧着一只羊脂玉如意站在案前,龙袍下摆还沾着夜露。少年天子快步上前,将玉如意塞进他手里,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太傅,这是先帝赐给朕的信物,今日朕以它为凭 —— 待朕亲政,皇后之位,必择陈家女。”

陈琅一愣,玉如意的温润触感透过掌心传来,却烫得他指尖发麻。他刚要屈膝谢恩,就听柴宗训继续道:“朕已让人撤了慈宁宫的额外守卫,母后想见谁,再无阻拦。” 少年天子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沉稳,却难掩眼底的急切,“朕知道,之前是朕急于亲政,寒了太傅的心。但大周不能没有你,柴家更不能没有你。”

“陛下。” 陈琅轻轻将玉如意放回案上,声音比殿外的寒风更凉,“臣的小女尚在襁褓,皇后之位关乎国本,岂能轻许?何况臣辅佐陛下,本是先帝嘱托,如今陛下羽翼渐丰,臣理当还政放权,这才是太傅的本分。”

柴宗训盯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受伤,随即又被倔强取代:“太傅是觉得朕扶不起?还是怕了柴熙诲的兵权?” 他猛地拍向案几,奏折散落一地,“朕知道裴氏兄弟在河北架空三司,知道甲字军将领只认宁王不认朝廷!可朕是天子,只要太傅留下,朕就能联手母后,把兵权从他手里夺回来!”

陈琅望着少年天子泛红的眼眶,想起当年那个躲在符太后身后、连奏折都不敢碰的孩童,心中泛起酸涩。他俯身捡起散落的辞官奏疏,重新递到柴宗训面前:“陛下早已不是当年的幼主了。能顶住宁王压力驳回伐宋之请,能悄然调整慈宁宫防卫,这份心智,先帝见了也会欣慰。” 他顿了顿,声音放柔,“臣请辞,非因畏难,而是臣在朝堂一日,宁王便有‘清君侧’的借口,文官集团也会因倚仗臣而失了风骨。臣退居幕后,陛下才能真正执掌权柄。”

殿外传来更夫敲三更的梆子声,柴宗训盯着奏疏上 “乞骸骨归岭南” 的字迹,良久才低声道:“朕准你暂归府中休养,但不准辞官。” 他拿起玉玺,在奏疏一角盖下朱印,“这道旨意,朕留着。何时朕能真正管住宁王,何时再允你离开。”

陈琅望着那方鲜红的印玺,终究还是躬身叩首:“臣,遵旨。”

二、金銮抗旨:猛虎怒撕诏书,甲士剑指黄河

次日清晨的金銮殿,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柴熙诲一身银甲立于殿中,甲叶上还沾着河北的尘土,他将奏折重重拍在案上:“汴京空虚,曹彬残部不足万人,此时不攻,更待何时?陛下若怕担风险,臣愿以宁王府上下性命作保,一月之内必复故都!”

柴宗训捏着龙椅扶手,指节发白:“河北刚定,流民未安,显通钞流通尚需时日,此时开战,粮草军需皆无保障。不准!”

“粮草?” 柴熙诲冷笑一声,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裴楷已在沧州筹粮二十万石,甲字军将士枕戈待旦,何愁粮草?陛下是信不过臣,还是信不过甲字军的刀?”

窦仪刚要出列劝谏,就被柴熙诲的眼神扫过,那眼神带着沙场厮杀的戾气,让老臣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武将们更是齐刷刷低下头,谁都不敢接话 —— 甲字军的粮饷如今全由宁王府拨付,裴氏兄弟早已用 “军需优先” 的名义,把武将们的把柄攥在了手里。

柴宗训气得浑身发抖,刚要呵斥,就见柴熙诲猛地上前一步,一把夺过内侍手中的诏书,狠狠摔在地上。“哗啦” 一声,诏书被撕成两半,碎片落在青砖上,像极了上元宫宴上摔碎的银盏。

“陛下不允,臣便抗旨!” 柴熙诲声震大殿,“甲字军是大周的军,汴京是大周的城,臣身为河北大都督,不能眼睁睁看着故都落在赵宋小儿手里!” 他转身看向殿外,高声传令,“传本王将令,甲字军即刻拔营,进驻黄河渡口!”

甲叶碰撞声渐行渐远,留下满殿死寂。文官们面面相觑,没人敢吭声 —— 裴述昨日刚在沧州以 “通敌” 罪名斩了两名劝谏的文官,谁都怕成为下一个。柴宗训瘫坐在龙椅上,望着被撕碎的诏书碎片,突然明白了陈琅昨夜的话 —— 没有制衡的兵权,就是噬人的猛虎。

三、城头望北:账本风吹作响,孤臣泪落无声

陈琅是在齐王府的偏厅接到消息的。楚泽脸色惨白地闯进来,递上军情司的密报:“殿下,宁王率甲字军过了濠州,已在黄河岸边扎营,裴度还接管了泗州盐铁司,说是‘为军需护航’。”

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金陵城头。城楼上的风很大,吹得他的披风猎猎作响,北方的天际线处,隐约可见连绵的炊烟 —— 那是甲字军的营地,像一头巨兽,正趴在黄河岸边磨牙。

陈琅从袖中取出那本经济战账本,指尖划过 “收赵宋粮五十万石”“安流民十万” 的字迹,墨迹早已干透,却像是还带着河北的温度。他曾以为,这些数字能为大周筑牢根基,能让文官集团在武将面前挺直腰杆,可如今才明白,在兵权面前,再精准的账本也一文不值。

“殿下,要不…… 召集文官联名上书?” 楚泽跟在他身后,声音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