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33章 扩军逼宫惊朝列,三司立制掣兵权

第433章 扩军逼宫惊朝列,三司立制掣兵权(2 / 2)

朝议刚毕,柴熙诲便堵在了紫宸殿外的丹陛上。他拦住正要离去的陈琅,银甲碰撞声里满是怒火:“义父又要拿‘财政’绑我的手?当年河北之胜,若不是我率甲字军死战,你那经济战再好,也难破赵宋的防线!”

陈琅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手中的账册仍未收起:“熙诲,我绑的不是你的手,是防止兵权凌驾于国法之上。甲字军是大周的军队,不是你柴熙诲的私兵;河北是大周的疆土,不是你个人的封地 —— 你要扩军,需先明粮草来源、军饷出处,需对陛下、对大周百姓负责,而非仅凭一句‘信我’便要掌控三万精锐。”

“负责?” 柴熙诲冷笑一声,抬手按住腰间佩剑,“我在河北抵御契丹、防备赵宋,每日看着士兵操练、看着流民安家,这不是负责?你在金陵核账册、派官员,难道就比我更懂河北的安危?”

“我不懂河北的刀光剑影,但我懂‘国不可有二主,军不可有二心’。” 陈琅的声音陡然提高,引来殿外官员侧目,“你若真心为大周,便该明白,三司不是制衡你,是帮你稳固河北 —— 有财政支撑,士兵不缺粮饷;有中枢统筹,河北不被孤立。若你只想着握兵权、树威望,那与当年的赵光义,又有何异?”

这话如重锤砸在柴熙诲心上。他攥紧佩剑的手微微发抖,却无法反驳 —— 陈琅句句站在 “大周” 的立场上,让他的 “兵权论” 成了 “私念” 的代名词。远处,柴宗训的銮驾正从殿内驶出,见两人对峙,天子只能装作未见,匆匆离去 —— 他既需陈琅制衡柴熙诲,又怕彻底激怒这位威望滔天的宁王,只能在夹缝中求存。

四、洛阳叹息:孤臣闻变知难图,旧部蛰伏待时机

同一时刻,洛阳赵府的书房里,周均正低声禀报金陵朝议的详情:“…… 陈琅奏请设三司管河北财政,柴宗训准了,柴熙诲扩军之事被搁置,两人在殿外险些争执起来。”

赵普坐在椅上,手中的茶杯早已凉透。他听完禀报,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望着窗外飘落的上元节花灯 —— 洛阳城里已有人挂起灯笼,却照不亮他心中的阴霾。

“陈琅还在,难矣。” 赵普终于开口,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奈,“本以为南朝文武分裂,柴熙诲骄纵、柴宗训懦弱,是咱们的机会。可陈琅这一手‘三司制衡’,既掐住了柴熙诲的粮饷,又稳住了中枢,把裂痕又补上了 —— 此人一日不死,赵宋便难有翻身之日。”

周均躬身道:“相公,那咱们联络的军学暗桩,还要继续吗?”

“继续。” 赵普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陈琅虽能制衡一时,却堵不住柴熙诲的野心。柴熙诲要兵权,陈琅要集权,柴宗训要平衡,这三者本就矛盾。咱们只需再添把火 —— 让军学暗桩散布‘陈琅苛扣河北军饷’的流言,挑动甲字军对陈琅的不满。总有一天,柴熙诲会忍不住对陈琅动手,到那时,便是咱们的机会。”

他抬手将茶杯中的冷茶泼在地上,水渍在青砖上漫开,像极了南朝朝堂上难以弥合的裂痕。“上元节过后,再派人去契丹,许他们燕云之地,若能让契丹袭扰燕云,逼柴熙诲调兵,陈琅的三司便难以为继 —— 乱世之中,唯有乱,才是咱们的生机。”

书房外,洛阳的上元花灯渐渐亮起,映得窗纸上的人影忽明忽暗。金陵的权力对峙,洛阳的阴谋算计,在崇德五年的上元节前夜,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大周、赵宋、契丹三方都卷入其中。陈琅的 “三司制衡” 虽暂稳朝局,却未能消弭柴熙诲的野心;赵普的蛰伏虽暂难图功,却已埋下挑唆内乱的种子 —— 这场围绕河北兵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