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22章 饥兵如虎噬其主,乱世粮道断王图

第422章 饥兵如虎噬其主,乱世粮道断王图(2 / 2)

何继筠被抬回中军帐时,已经昏迷。军医检查了一下,说箭伤不致命,主要是失血过多,再加上饿的。

曹彬坐在帐中,看着外面抬回来的那点粮食——不到一千石。

用三千多条人命,换回一千石粮。

够吃三天。

同一日,汴梁。

皇城外的流民已经聚集了两天。

起初只是几百人,后来越来越多,到如今已有上万。他们举着棍棒、锄头,在城门外高喊开仓放粮。

城墙上,禁军弓箭手严阵以待。

可没人敢放箭。那些流民里,有他们的亲戚,有他们的邻居。

赵光义站在城楼上,透过垛口往下看。黑压压一片人头,让他头皮发麻。

赵相,这如何是好?

赵普站在一旁,脸色也不好看。陛下,不能再等了。再不走,恐怕……

赵光义转过头,朕是皇帝,走了像什么话?

陛下,留得青山在。赵普压低声音,商丘那边还算安稳,南阳大族也愿意资助。先去那边避一避,等局势稳定了再回来。

赵光义犹豫了。

就在这时,城门外传来一声巨响——有人在撞城门。

侍卫统领跑上来:陛下,快走!再不走来不及了!

赵光义看着城外的火光,终于点了头:

当夜从东门出城。

带了一千多禁军,还有内库里能带走的金银。龙辇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赵光义坐在里面,一句话也不说。

赵普骑马跟在旁边,回头看了一眼汴梁城。

火光冲天。

不知是谁放的火,烧了大半个城。

商丘,行馆。

赵光义到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商丘守将出城迎接,把皇帝一行安顿在驿馆里。驿馆不大,陈设也简陋,跟汴梁的皇宫没法比。

赵普顾不上休息,召集随行的官员开会。

诸位,当务之急是筹粮。赵普开门见山,汴梁已乱,曹彬部断粮,若不能稳住局面,大宋就真的完了。

户部侍郎李昉苦笑:赵相,哪还有粮?各地都在闹饥荒。

南阳。赵普说,南阳大族世代经商,家中必有存粮。我去借。

有人问,拿什么借?

官位、封爵、田地。赵普一字一顿,他们要什么,给什么。

李昉沉默了一下:赵相,这些承诺……

我知道。赵普打断他,能不能兑现,另说。先把粮借到手再说。

三日后,赵普到了南阳。

谢家老宅,占地百余亩,光是门房就有三进。管家把赵普迎进去,说老爷在书房等着。

谢安石今年五十出头,穿着月白色的长袍,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茶碗。

赵相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赵普也不客套,直接说:谢老,我来借粮。十万石。

谢安石笑了:十万石?赵相,这可不是小数目。

我知道。赵普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所以我带了朝廷的诚意。事成之后,谢家可获三品封爵,免三年赋税,赐良田千顷。

谢安石接过文书,慢慢看了一遍,放下茶碗:赵相,恕我直言。如今这局势,您这承诺,能兑现吗?

赵普盯着他:谢老,若大宋亡了,南朝会放过你们这些豪门吗?

谢安石脸色微变。

齐王陈琅是什么人,想必谢老也清楚。赵普接着说,他若统一天下,第一个要动的,就是你们这些坐拥巨富的大族。倒不如趁现在,押注大宋。日后谢家便是功臣,世代荣耀。

谢安石沉吟良久,点了点头:好。不过……

不过什么?

这文书得改成圣旨,盖上玉玺。

赵普心里一沉,但还是点了头:

当夜,赵普拿着盖了玉玺的圣旨回到谢家。谢安石看了看,收进怀里,吩咐管家:去库房,调十万石粮,三日内运往商丘。

消息传回商丘,赵光义松了口气:有粮了……

赵普却没什么表情。

他知道,十万石粮,只是杯水车薪。而他刚才许下的承诺,很可能永远无法兑现。

金陵,齐王府。

花园里,陈琅和柴宗训并肩走着。

柴宗训今年十二岁,个头长了不少,声音也不像小时候那么稚嫩了。

义父,听说汴梁乱了,赵光义跑了。

陈琅点点头,跑到商丘去了。

那……是不是该出兵了?

是该出兵了。陈琅背着手,让熙诲带甲字军北上,收复河北。

柴宗训犹豫了一下:可熙诲弟弟……他好像不太高兴。

陈琅当然知道柴熙诲不高兴。几个月前,柴熙诲想派军情司的人去刺杀赵光义,被他驳回了。从那以后,柴熙诲就一直憋着一股劲儿。

让他去吧。陈琅说,现在是摘果子的时候。

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去传旨。陈琅说。

青龙山,甲字军大营。

柴熙诲接到圣旨的时候,正在校场上练兵。

传旨的内侍宣读完,柴熙诲收起圣旨,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身旁的李继隆问:殿下,何时出兵?

三日后。柴熙诲说,目标沧州。

柴熙诲走到点将台上,

弟兄们!柴熙诲高声道,义父有令,我军即刻北上!

士兵们齐声应答。

柴熙诲顿了顿,接着说:义父的计……算是成了一半。但剩下的一半,得靠咱们。

他抽出腰间的战刀:此去河北,我们是去打仗的。堂堂正正地打,不靠饥荒,不靠阴谋。我要让天下人看看,大周的军队是怎么打仗的。

说完,收刀入鞘。

转身走下点将台。

身后是三万甲字军,军旗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