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399章 天子渐醒察权变,宿敌暗通搅风云

第399章 天子渐醒察权变,宿敌暗通搅风云(1 / 2)

一、紫宸殿昼思:少年天子初醒,权柄缝隙藏疑

崇德三年七月末,紫宸殿的晨光比往日淡了几分,柴宗训坐在御案后,指尖划过一份刚送来的奏疏 —— 是武卫司杨盛递的,说已按陈琅之意,收回军情司在京畿的三成侦查权,改由武卫司接管。他盯着 “三成” 二字,指节无意识地收紧,竟将奏疏边缘捏出一道折痕。

这是朝会后的第十日,自柴熙诲喊出 “义父与母后密谈揽权” 那句话后,柴宗训夜里总睡不安稳。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凡事都要问陈琅 “该如何”,反而会把奏疏留到深夜,自己对着《大周刑统》逐条比对 —— 看武卫司的调令是否合规,看军学的拨款是否逾矩,看陈琅递来的 “淮南赈灾善后策” 里,有没有偏向武卫司、压制军情司的痕迹。

“陛下,齐王爷求见。” 内侍的通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柴宗训抬眼,见陈琅身着玄色朝服走进来,袍角沾着晨露,手里捧着一卷粮储账册。他忽然想起柴熙诲的话,目光不自觉地扫过陈琅的袖口 —— 那里曾藏过《大周刑统》,也曾攥过弹劾柴熙诲的奏疏,此刻却空空的,只垂着朝服的褶皱。

“义父来了。” 柴宗训的声音比往日淡了些,没像从前那样起身相迎,只指了指御案旁的椅子,“是为军学明年的拨款来的?”

陈琅愣了一下,随即把账册递过去:“陛下猜得准。今年淮南受灾,粮储减了两成,军学若按原计划增招学员,明年的粮饷需多拨三万石,臣请陛下定夺。”

柴宗训翻开账册,目光落在 “军学粮饷” 那一页,却没细看数字,反而抬头问:“义父觉得,军情司的权柄,真该收归武卫司三成吗?熙诲虽有错,可军情司掌着北方探报,骤然收权,会不会误了赵宋的动向?”

这话问得突然,陈琅握着袖角的手顿了顿。他看着柴宗训眼中的犹豫 —— 不再是从前的 “全然信任”,而是多了几分 “权衡”,才明白那场朝会的话,终究在少年天子心里扎了根。“陛下,” 他放缓声音,“收权不是削权,是制衡。军情司归荣王管,武卫司归中枢管,两司各掌部分侦查权,才不会让一方独大,误了军国大事。”

柴宗训没再追问,只是把账册合上,轻声道:“朕知道了,拨款的事,让户部再核一遍,明日给义父回话。” 陈琅躬身应下,转身离开时,总觉得御座后的目光,像一道轻刺,落在他的背上 —— 那是天子初醒的警惕,也是权力缝隙里长出的疑云。

二、慈宁宫夜语:披风递暖藏关切,宫女窥隙传私语

入秋后的金陵,夜里总带着刺骨的凉。慈宁宫的烛火亮到二更,符太后坐在榻上,手里捏着陈琅送来的 “军情司限制策”,纸上写着 “收回沿海侦查权,交由武卫司海探队;暗杀队需经三法司批准方可行动”,墨迹力透纸背,是陈琅一贯的严谨。

“这样一来,熙诲会不会更怨你?” 符太后抬头,见陈琅正对着窗外出神,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毕竟是孩子,被你罚了闭门思过,心里本就有气,再收军情司的权,怕是……”

“太后,” 陈琅转过身,声音沉得像夜,“军情司已成他的私刀,若不限制,下次他敢杀的,就不是潭州小吏,而是中枢官员了。” 他走到案前,指着账册上的 “军学拨款”,“明年粮储紧,军学若增招,就得从淮南赈灾余粮里匀,臣怕流民刚安稳,再出乱子。”

符太后叹了口气,把披风从榻侧拿起 —— 那是去年江南织造局送来的云锦披风,绣着暗纹的鹤,暖而不重。“夜里凉,你总这么熬,身子熬不住。” 她起身递过去,指尖不经意擦过陈琅的手背,带着一丝暖意,“宗训最近也懂事了,会自己看奏疏了,就是…… 总问起你和军情司的事,怕是心里还有疙瘩。”

陈琅接过披风,指尖触到柔软的云锦,忽然想起南渡时,符太后抱着年幼的柴宗训,在船上冻得发抖,也是这样把仅有的薄毯递给他。“臣会跟陛下解释的。” 他躬身行礼,转身走出慈宁宫,披风裹在身上,挡住了夜里的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