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395章 宰执藏锋待时机,储君窥隙起猜疑

第395章 宰执藏锋待时机,储君窥隙起猜疑(1 / 2)

一、慈宁宫夜问:太后颤语责失察,宰执握手诉深谋

崇德三年六月,金陵的夜总带着化不开的湿凉。慈宁宫的烛火亮到三更,符太后坐在鎏金蟠龙榻上,面前摊着两叠奏疏:一叠是军情司暗杀潭州小吏的呈报,字里行间满是 “荣王令” 的傲慢;另一叠是武卫司与军情司争夺京畿探权的禀帖,墨迹里都透着剑拔弩张的戾气。

殿门被轻轻推开,陈琅身着玄色便袍走进来,袍角还沾着夜露。他刚从枢密院回来,范质与窦仪还在为 “军情司私刑” 争论不休,韩令坤却攥着柴熙诲的 “防赵宋突袭” 奏疏,寸步不让。

“齐王,你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符太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她抬手将奏疏推到陈琅面前,烛火映得她眼底满是红丝,“熙诲私设暗杀队,杀官吏、压藩镇;张允掌军情司,连大理寺都敢越;杨盛与张允斗得京畿不安,你却始终按兵不动 —— 再这么下去,南周的规矩都要被他搅碎了!”

陈琅俯身拾起奏疏,指尖划过 “荣王令” 三字,冰凉的触感像浸了冬雪。他没有急着回答,反而走到殿中,看着壁上挂着的世宗柴荣画像 —— 画像里的世宗身披铠甲,目光锐利,与此刻柴熙诲的眼神竟有几分相似。

“太后以为,臣是在纵容?” 陈琅转身,声音沉得像殿外的夜色,“军情司的清洗,武卫司的抗衡,臣都看在眼里。可熙诲是储君,甲字营是他一手练出的锐旅,军情司是他刚握的情报利刃 —— 若臣此刻强行打压,只会让他觉得中枢容不下他,让武将们觉得‘文臣忌武’,反倒逼得他与藩镇走得更近。”

符太后猛地站起身,珠钗上的明珠晃得人眼晕:“可他杀官吏、乱监察,这也是储君该做的事?宗训仁厚,压不住他;李重进、韩令坤又都护着他,再等下去,怕是连你都制不住他了!”

陈琅上前一步,突然抓住符太后的双手。她的手冰凉,还在微微颤抖,掌心的薄茧是常年绣寿字磨出来的。“太后,” 陈琅的目光穿透烛火,直抵她眼底,“你的两个儿子,都不是池中之物。宗训仁厚,是守成之君的胚子;熙诲锐烈,是乱世开疆的料子。他们现在是猛虎,会争、会斗,可终有一天,会化作真龙 —— 只有能镇住朝堂、压得住藩镇、打得过赵宋的真龙,才能终结这五代十国的乱世。”

他的指尖用力,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臣按兵不动,不是纵容,是在等 —— 等一个让所有人都明白‘规矩不能乱,却也不能守死’的时机,等一个让熙诲知道‘权力需有制衡’的契机。现在,还没到时候。”

符后靠在他胸口,渐渐平息。她知道陈琅从不说虚言,从世宗时护着柴氏孤儿,到南渡时稳住大局,他从未失算过。可就在她要开口再说些什么时,殿外廊柱后,一道银甲身影悄然隐去 —— 柴熙诲本是来送甲字营的夜训记录,却无意间撞见了陈琅握着母亲双手的一幕,少年的瞳孔骤然缩紧,指节死死攥着手中的记录册,纸页被捏得发皱。

二、廊柱后窥影:储君暗记握手景,疑种深埋少年心

柴熙诲贴着廊柱,听着殿内陈琅的声音渐渐模糊,只觉得胸口像堵着一团火。

他知道陈琅是 “义父”,是母亲倚重的宰执,可刚才那双手相握的画面,像一根刺,狠狠扎进他心里。自他掌甲字营、夺军情司以来,陈琅始终 “不拦不帮”,他原以为是义父在 “历练” 他,可此刻看着那盏映着两人身影的烛火,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义父是不是在借着母亲的信任,悄无声息地攥着南周的权柄?

他想起前日张允递来的密报 —— 陈琅让楚无声暗中联络被逐的军情司旧探员,让杨盛收拢人手时 “别太出格”;想起演武场陈琅看着他立威时的沉默;想起朝堂上文官们总说 “听齐王的”…… 这些碎片在脑海里拼凑,渐渐织成一张网,网住了少年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