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337章 榷商巧设 “官商办”,藩镇财源断根流

第337章 榷商巧设 “官商办”,藩镇财源断根流(1 / 2)

一、太宰府议:审计报忧,巧思破局

显德十四年九月末,金陵太宰府的议事厅里,十余名榷商使依次站定,案上摊着江南诸州的审计账簿,最醒目的是一页朱笔标注的 “藩镇私产明细”—— 荆南高保勖的丝绸坊、福建陈洪进的瓷窑、岳州周保权的茶场,密密麻麻列着岁入,竟占藩镇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诸位可知,为何马希萼敢抗命?” 首座的陈琅手指叩着账簿,声音沉缓,“潭州瓷窑年产青瓷万件,私运至岭南,利润抵得上半年赋税。藩镇握着这些产业,便有了对抗中枢的底气。”

刚从福建回京的榷商使李惟清上前一步,递上一份瓷窑查勘报:“陈留后陈洪进的德化瓷窑,雇工三百,所产白瓷远销吴越,去年私吞利润五万两;还有岭南张文表的丝绸坊,用蜀锦技法织缎,每匹售价是官价的两倍,皆不入中枢税册。”

众人议论声起,户部尚书王侁皱眉道:“若强收这些产业,恐又生藩镇叛乱;若放任不管,他们迟早再成心腹之患。”

一直静听的柴贵忽然开口,指尖点在 “瓷器、丝绸” 二字上:“某倒有一计 —— 推行‘官督商办’。核心产业如盐、铁、茶,朝市司专营,藩镇半分不得沾;非核心如瓷器、丝绸,许他们以家族名义入股,三成归藩镇,七成归朝市司,榷商使任监事,管生产、盯销售、核分红,一分利润都不许私吞。”

陈琅眼中一亮,接过话头:“此法妙在‘利诱’而非‘强夺’。藩镇要赚钱,就得依着中枢的规矩;想私吞,监事便有权停其分红、查其账目。如此一来,他们的财源便捏在了咱们手里。”

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众人细想此计 —— 既不激化矛盾,又能断藩镇独立财路,纷纷颔首。陈琅当即拍板:“就按柴公所言,明日便拟《官督商办章程》,发往江南诸州,榷商使各领职责,务必一月内落地。”

二、福建博弈:账算利弊,顽石点头

福建留后府的正厅里,陈洪进捏着《章程》的手指泛白,脸色铁青。他盯着前来宣示的李惟清,语气带着几分怒意:“官督商办?三成股?我陈家经营德化瓷窑三十年,凭什么让朝市司占七成?”

李惟清却不慌,从袖中取出一份市舶司的 “南洋贸易价目表”,摊在案上:“留后请看,福建白瓷在本地每件售五十文,经市舶司运至南洋三佛齐,每件能卖两百文,利润翻三倍。您的瓷窑年产万件,若按官督商办,朝市司负责运至南洋,您三成股便能得三十万文 —— 这比您往年私运吴越的十万文,多了两倍还不止。”

陈洪进的目光落在价目表上,指尖在 “两百文” 处反复摩挲。他心里飞快算账:德化瓷窑往年虽赚五万两,却要应付沿途关卡盘剥,还要提防海盗,实际到手不过三万两;若交朝市司打理,不仅省去盘剥与风险,利润还能翻三倍,三成股便是九万两 —— 这笔账,傻子都算得清。

可他仍有些不甘,试探道:“若朝市司压价,或是分红延迟呢?”

“留后放心。” 李惟清取出一枚鎏金监事印,“某任福建瓷窑监事,生产用的高岭土由朝市司统一采购,成本比您私购低两成;销售账册每月公示,分红由财算局直接拨至您的府中,若有延迟,您可直接奏报太宰府 —— 某的乌纱帽,可系在这监事之职上。”

陈洪进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将《章程》按在案上:“我签!但瓷窑的工匠得由我陈家子弟管,不能全换朝市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