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清漪没有派兵镇压,而是在金陵城西,设了一座 “忠义堂”。堂内供奉着符彦卿、苏九算、以及宫变中战死的御林卫将领的牌位,牌位前摆着香炉,每日由专人打理香火。
落成当日,符清漪亲自带着柴宗训,前往祭拜。她牵着七岁的幼帝,走到符彦卿的牌位前,轻声说:“陛下,这是您的外公,他为了护您逃出汴京,死守宫门,最后力竭战死。”
柴宗训抬起小手,轻轻抚摸着牌位上的 “符彦卿” 三个字,小脸上满是肃穆。他想起汴京宫变时,外公挡在宫门前的背影,想起额角那道流矢留下的伤疤,眼眶突然红了,哽咽道:“外公是为护我而死,我长大了,要为外公报仇,要守住大周的江山,绝不辜负外公。”
这话虽稚嫩,却字字恳切,在寂静的忠义堂里,格外清晰。站在一旁的林仁肇,听到这话,身体猛地一震。他本是南唐降将,对 “大周” 的归属感本就不强,可此刻看着幼帝的模样,想着符彦卿的忠烈,再想起自己部下的动摇,心中愧疚不已。
“陛下!” 林仁肇突然单膝跪地,身后的部将们也纷纷跟着跪下,他声音哽咽:“末将该死!部下竟有动摇之心,末将愿以死谢罪!从今往后,末将与部下,愿誓死护陛下,与赵党周旋到底,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符清漪连忙扶起林仁肇,温声道:“林将军言重了。将士们有顾虑,是人之常情。今日设这忠义堂,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为大周牺牲的忠烈,朝廷不会忘;将士们的付出,朝廷更不会忘。”
她话锋一转,对众人宣布:“从今日起,忠义堂供奉者的子嗣,可免试入国子监读书,学费、生活费由朝廷全额供养;若子嗣愿从军,可直接入护驾军,授予校尉之职。不仅如此,所有抗赵将士的家眷,都可在金陵城内免费居住,由皇商司发放月米 —— 朝廷绝不会让忠烈流血又流泪!”
这话一出,不仅林仁肇的部下,连在场的其他将领、士族都动容了。一名御林卫将领,父亲在宫变中战死,此刻听到 “子嗣可入国子监”,当场红了眼眶,跪地谢恩:“谢夫人!谢陛下!末将定当战死沙场,不负朝廷!”
四、后方稳固:人心归向,静待合围
忠义堂之事后,江南的军心、民心彻底安定下来。商户们忙着与皇商司合作,将丝绸、蜀锦运往南洋;将士们加紧操练,等着北上复周的命令;百姓们开垦荒地,种粮织布,金陵城内一片欣欣向荣。
符清漪站在陈府的楼上,望着下方繁忙的街道,手中握着陈琅的信纸。她知道,自己在江南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陈琅的 “困龙局”—— 稳住商路,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军需;稳住军心,才能有足够的兵力合围汴京;稳住民心,才能让大周有复兴的根基。
“夫人,皇商司送来奏报,占城的船队回来了,换了二十匹战马、五千斤硫磺。” 侍女走来,递上奏报。符清漪接过,脸上露出笑容 —— 这些战马、硫磺,正是护驾军需要的,也是陈琅回来后,合围汴京的底气。
夕阳西下,将金陵城染成金色。符清漪望着西南方向,心中默念:“陈郎,江南已稳,你在前方,务必保重。等你回来,咱们一起,看着大周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汴京的宫墙上。”
此刻的西南路上,陈琅正牵着马,与赵烈的锐士们穿行在山林中。他不知道,符清漪在江南已为他铺好了后方;但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定会像他信任她那样,守住他们的家,守住大周的希望。
一场跨越千里的夫妻同心,一场关乎大周存亡的困龙之局,正在江南的安稳与西南的艰险中,缓缓推进。而汴京的赵匡胤,还不知道,一张由亲情、忠义、智谋编织的大网,已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悄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