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钦祚本是原殿前司将领,与赵匡胤曾并肩作战,交情深厚。此刻他心中纠结万分 —— 投靠赵匡胤,或许能获更高权位;但一旦事败,不仅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家人。
“告诉赵点检的人,银子我收了,信也收到了。” 田钦祚最终做出选择,“同州若有急,我可提供少量粮草支援,但调动兵力,绝无可能!”
心腹将回复带回同州,赵匡胤虽有些不满,却也没强求:“能让他提供粮草已经不错了。等咱们势力壮大,田钦祚自然会彻底投靠。”
然而,赵匡胤的小动作还是没能逃过张永德的眼睛。十月初一,张永德在蜀地巡查时,发现关中与同州间商旅突然增多,且多是赵匡胤亲信。一番调查后,他很快得知赵匡胤囤货、联络田钦祚的消息。
“赵匡胤这是要谋反!” 张永德又惊又怒,当即写下密奏,快马送往汴京。
符后收到密奏时,正与王朴商议南汉战事。看到密奏上 “赵匡胤囤白银十万两、战马五百匹,联络关中旧部” 的内容,她脸色瞬间苍白。
“王相,这可怎么办?要不要按张永德说的,调一万关中兵去同州周边驻守?” 符后焦急询问。
王朴皱眉沉思片刻,摇头道:“陛下病重,此时调兵恐激化矛盾,引发兵变。赵匡胤只是暗中蓄势,尚未公开谋反,暂时不宜动他。不如先让张永德加强监控,密切关注同州动向,等陛下病愈再做打算。”
符后虽担忧,却也明白王朴所言有理。她下旨命张永德 “加强蜀地与关中防务,密切监视同州,若有异动即刻奏报”,并未批准调兵请求。这一妥协,让张永德倍感无奈,他清楚赵匡胤的势力只会越来越难控制。
十月初五,赵匡胤得知张永德察觉却未调兵镇压,愈发肆无忌惮。他下令加快从大理购入战马和白银的速度,同时让赵光义在洛阳继续联络十阿父集团,争取更多支持。
“柴荣病重,符后和王朴不敢动我,这是咱们的机会!” 赵匡胤在府中召集心腹,语气激昂,“等兵力粮草充足,一举拿下汴京,取代柴氏!”
心腹们齐声应和,眼中满是狂热。同州的夜色,仿佛都被这股野心染得漆黑。而汴京皇宫内,柴荣仍在病榻昏迷,符后与王朴还在为南汉战事和中枢稳定焦头烂额,浑然不知一场足以颠覆大周的风暴,已在同州悄然成型。
此时,刚从江南巡查盐运归来的陈琅,看着探闻局送来的密报,满心担忧。他深知赵匡胤势力已不容小觑,仅凭王朴、符彦卿和自己,恐怕难以长久制衡。
“必须尽快筹备平安票二期,募集更多军费,同时加强蜀地防务。” 陈琅暗自下定决心,“若赵匡胤谋反,蜀地将是大周最后的希望。”
十月的寒风,吹遍大周疆土。同州的囤货、洛阳的密谋、关中的联络,如一张无形大网,正缓缓收紧。而汴京的君臣,还在为眼前危机疲于应对,全然不知,这场暗潮涌动的权力博弈,即将迎来最激烈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