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189章 陈郎持策入巴蜀 税改惠民破阻挠

第189章 陈郎持策入巴蜀 税改惠民破阻挠(2 / 2)

绸缎铺老板张万财第一个跳起来,大声抗议:“陈大人,这是要断我们的活路啊!” 身后的商户们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声此起彼伏。而赵普派来的文官则在一旁煽风点火:“商税翻倍,蜀地商户怕是要全关门了。”

面对众人的反对,陈琅却不慌不忙,他示意苏九算拿出账册,有条不紊地说道:“诸位请看,后蜀时蜀锦在江南售价五十两一匹,你们在蜀地卖三十两,却只缴三两税,利润何其丰厚?如今提至‘十取二’,看似增税,实则 ——”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着在场的商户,“我允许用蜀锦、药材等实物抵税,皇商司按江南市价的九成收购,省去你们的运费、损耗,算下来,你们的利润反而能增一成。”

张万财眼珠一转,盘算着自己的利益,说道:“实物抵税可以,但得由我们自己定价!”

苏九算立刻翻开江南商税账册,毫不留情地戳破他的小心思:“张老板去年往江南运了两百匹蜀锦,均价四十八两,今年江南市价已涨至五十二两,皇商司按四十九两收购,公允得很。若你要自己定价,除非能拿出江南商户的采购凭证,证明你的定价合理。”

张万财一下子哑口无言,他根本拿不出凭证,不过是想漫天要价罢了。其他商户见状,也收起了侥幸心理。首月,皇商司便收购蜀锦两千匹、药材五千斤,转卖江南后利润率达五十五 %,既填补了财政缺口,又让商户们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陈琅在成都、绵州设十处 “惠民粮铺”,将官粮价定为百文 \/ 石,仅为后蜀旧价的一半,希望能让百姓吃上便宜的粮食。

可粮铺刚开张,就有农户前来反映:“这粮里掺了沙子,根本没法吃!” 陈琅立刻带人前往查验,果然发现粮袋底部有不少沙子。

粮铺的管事是赵匡胤的心腹,他试图辩解:“蜀地粮源紧张,难免有杂质。”

苏九算却蹲下身子,仔细地用手筛了筛粮食,又拿出秤称量,严肃地说道:“这袋粮标称一石,筛去沙子只剩八斗,且沙子占比达两成 —— 按大周粮政律法,掺假超过一成,便是欺君之罪。”

管事脸色大变,想要继续狡辩,却被苏九算拿出的粮库入库记录堵得说不出话来:“荆楚调来的粮都是净粮,入库时每袋都有封条,你这粮袋的封条是后贴的,沙子分明是你在粮铺掺的。”

陈琅当场下令斩了管事,重新任命护榷军接管粮铺,又让苏九算制定 “粮袋封条防伪法”—— 每袋粮都加盖荆楚粮道、蜀地财算局双印,拆封后需经农户代表查验方可售卖。

此后,惠民粮铺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农户们扛着粮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解决了税、粮的问题后,陈琅又从江南调运五千石荞麦种、粟种,免费分发给弃田农户,鼓励他们重新开垦荒地。

然而,赵普的文官们又开始暗中作梗。他们四处散布谣言:“大周的种子是劣种,种下去长不出庄稼!”

面对这些谣言,陈琅早有准备。他请苏九算从荆楚调来十名农技人员,在成都城外开辟 “示范田”,当着农户的面进行播种、浇水等一系列操作。

农技人员李师傅握着锄头,一边翻地,一边耐心地讲解:“荞麦耐贫瘠,适合蜀地山地,粟种泡三天再种,发芽率能达九成。”

农户们围在示范田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种子入土,心中的疑虑也随着李师傅的讲解渐渐消散。首周,就有三百户农户领取种子,重新开垦荒地。李老汉握着荞麦种,在自己的田地里种下第一粒种子,嘴里轻声念叨着:“今年一定有好收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地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流民纷纷归田,商户也恢复了营业,曾经萧条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就连绵州西北的吐蕃松潘部,见周军内部安定,也悄悄退回了松州。

陈琅站在示范田边,望着绿油油的秧苗,心中满是欣慰。他对苏九算说:“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幸好有你拆穿那些伎俩。”

苏九算笑着摇头:“都是为了蜀地百姓,为了大周。只是赵普他们,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陈琅望着成都城内的衙署方向,眼神坚定而执着:“只要守住‘以民为本’的初心,再大的阻挠,也挡不住民心所向。”

此时的赵匡胤,正看着赵普送来的奏报,脸色阴沉得可怕。“陈琅这是在断我的根基!” 他愤怒地将奏报扔在桌上,“王全斌管军,陈琅管财,再这样下去,我在蜀地就无立足之地了!”

赵普躬身献策:“点检莫急,陈琅的改革虽得民心,却也动了不少旧贵族的利益。咱们可以暗中联络那些被低价收购茶山的贵族,让他们给陈琅制造麻烦……”

夜色渐深,成都城内的权力暗斗仍在继续,阴谋与算计在黑暗中交织。但城外的田地里,秧苗正迎着春风茁壮成长,农户们的笑声、耕牛的吆喝声,交织成蜀地新生的乐章。

陈琅知道,只要民心稳固,再汹涌的暗流,也掀不起颠覆江山的巨浪。而这场改革,不仅是为了蜀地的稳定,更是为大周统一天下,埋下一颗 “以民为本” 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灿烂的光芒,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