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表的士兵本就缺粮 —— 潭州粮仓早被周行逢提前烧毁,如今见有免费的粮食,纷纷丢下武器,跑到粮铺领粮。“咱们跟着张将军,连饭都吃不饱,还打什么仗?” 一个老兵捧着粮袋,对同伴说,“大周给粮,还不赶紧降了!” 短短三日,张文表麾下的五千士兵,逃了三千多,剩下的也人心惶惶。
陈琅见时机成熟,又派影士潜入潭州,找到张文表的部将杨师璠。影士递上陈琅的承诺:“若杨将军能擒杀张文表,大周封你为潭州指挥使,掌管潭州防务,还赏白银五百两。”
杨师璠本就不满张文表专横,又怕被大周水师围剿,当晚就率亲信闯入张文表的府邸。“张文表,你叛乱夺权,害苦了弟兄们!今日我替天行道!” 杨师璠一剑刺中张文表的心口,割下首级,连夜送到荆南见陈琅。
消息传到朗州,周行逢当即率武平军百官归降。他捧着十二州地图与户籍,跪在陈琅面前:“臣周行逢,愿率武平军归降大周,永为藩属!”
武平军归降后,荆楚核心地带(南平 + 武平军)彻底平定。陈琅在荆南召开会议,皇商司与三巡抚司的官员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荆楚已定,接下来就是五溪飞山蛮。” 陈琅指着舆图上的五溪地区,语气带着几分轻松,“不过是些蛮夷,不足为惧。”
皇商司主事李谦站起身,躬身请命:“总掌事,臣在江南推行‘盐茶惠民’多年,熟悉民心收服之法。愿率五百人赴五溪,多带盐茶、粮种,一月内定能收服飞山蛮!”
陈琅刚要答应,却想起案上王朴从汴京寄来的信 —— 信里提醒他 “五溪蛮俗与中原迥异,需先查其信仰、习俗,不可贸然推行新政”。可他看着眼前的捷报,又想起江南、吴越、闽地的顺遂,终究没把王朴的提醒放在心上。“李卿有信心就好。” 陈琅挥挥手,“多带些盐茶、粮种,再从边镐的降卒中调两千人随行,若蛮人有抵触,便用武力威慑。”
没人注意到,会议角落的边镐,眉头轻轻皱了一下。散会后,陈琅叫住他:“边将军,你的江南马步巡检司,如今也该有个新去处了。” 他递过一份圣旨,“陛下有旨,将你的部队改组为‘皇商司武卫’,编入重新成立的武卫局,还叫‘护榷军’—— 往后负责皇商司的盐茶押运、互市安保,也协助清剿地方乱匪。”
边镐接过圣旨,看着 “护榷军” 三个字,眼眶突然发热。他想起采石矶战死的弟兄,想起楚州整训的日子,如今终于有了正式编制,还是沿用 “护榷军” 的旧名,这是对他最大的认可。“臣遵旨!” 边镐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哽咽,“定不负陛下与陈总掌事所托,守住护榷军的名声!”
改组后的护榷军,很快投入到荆南的盐茶押运中。士兵们穿着新制的玄色军服,护送着皇商司的盐车,行驶在荆南的官道上,引来百姓们的围观。“这是新护榷军吧?听说都是江南来的老兵,能打仗,也不扰百姓!” 有人指着士兵们的军服,小声议论,眼里满是敬佩。
而李谦已带着五百皇商司官员、两千护榷军,往五溪方向进发。他坐在马车上,看着车厢里堆着的盐茶、粮种,心里满是自信 —— 江南的经验,定能在五溪奏效,用不了一个月,他就能带着飞山蛮的归降书,回荆南复命。
陈琅站在荆南城头,望着李谦队伍远去的方向,又看向南方的五溪山地。寒风卷起他的官袍,却吹不散他的乐观 —— 在他看来,只要有盐茶、有粮种、有护榷军,天下就没有收服不了的土地。他还不知道,这场他以为 “一月可定” 的蛮地收服,会让皇商司与护榷军,栽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跟头。
夕阳西下,荆南的惠民茶铺前,百姓们还在排队买茶,护榷军的盐车缓缓驶过街头,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稳。可五溪的山林里,飞山蛮大首领潘金盛正站在飞山寨顶,望着荆南的方向,手里握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刀 —— 那是他父亲传下来的,斩过无数来犯的中原兵。“中原人又想来占咱们的山?” 潘金盛的声音冷得像山风,“让他们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