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148章 赵氏粮船私盐案

第148章 赵氏粮船私盐案(1 / 2)

采石矶的江风还裹着焦糊味,杨延玉踩着未熄的炭渣,在粮船残骸间穿行。护榷军的士兵们正弯腰清点从南唐缴获的船只,铁铲碰撞船板的声响,混着江水流过破洞的 “哗哗” 声,在空旷的江面格外刺耳。

“将军,这三艘船不对劲!” 护榷军的粮官突然高喊,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杨延玉快步走过去,只见三艘挂着 “殿前司” 旗号的粮船,舱门虽被战火熏黑,却没像其他船那样被炸开 —— 显然是周军攻破时,有人刻意保护了它们。

“撬开舱底。” 杨延玉拔出佩剑,剑尖挑起舱门的铜锁。当士兵们用撬棍撬开舱底的暗格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暗格里整齐码放着麻布包,拆开一包,雪白的盐粒滚落出来,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更刺眼的是盐包上的印记 —— 那是楚州盐场的 “淮盐” 朱印,边缘还留着皇商司钢模压出的缠枝纹,分明是官盐无疑。

“清点数量。” 杨延玉的声音发紧,他抓起一把盐粒,指腹摩挲着细腻的质地 —— 这是楚州盐场最好的 “雪花盐”,按三司规制,每石都要登记入册,运往濠州前线的军盐,更是要经护榷军核验。可眼前这三艘船,舱底竟藏了足足两万石,却没在任何账册上见过记录。

粮官的算盘声 “噼里啪啦” 响了半晌,最终哽咽道:“将军,整整两万石…… 船牌上还刻着殿前司亲卫的编号。” 他递过一块青铜船牌,上面 “殿前司左卫第三营” 的字样清晰可见,边角还刻着个极小的 “赵” 字 —— 那是赵匡胤亲卫的专属印记。

杨延玉的指尖在船牌上停顿,忽然想起采石矶大战时,殿前司隔岸观火的模样。他攥紧船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把盐样封好,船牌拓印,连夜送汴京 —— 直接交给陈总掌事,附信说明情况。”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信里要写清楚,这盐是楚州官盐,未入三司账,恐有贪腐通敌之嫌。”

夜色降临时,装有盐样与拓本的密信,已被快马送往汴京。马背上的亲兵裹紧油布,心里清楚,这包轻飘飘的盐样,或许会在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

三日后,枢密院的早朝,果然因这包盐样炸了锅。

陈琅捧着密封的盐样,一步步走上殿,青铜托盘上的盐粒在晨光下泛着冷光。“陛下,护榷军在采石矶查获殿前司粮船夹带私盐两万石,均为楚州官盐,却未登记入三司账册。” 他将船牌拓本展开,“此乃殿前司亲卫船牌,编号可查 —— 私盐若流入南唐,等同于资助敌军,恳请陛下彻查!”

话音刚落,石守信立刻从武将队列中走出,玄甲上的铜钉撞得铿锵作响:“陈总掌事此言差矣!战时粮船调度紧张,楚州盐场的小吏难免出错,或许是误将盐装入粮船!” 他指着盐样,语气带着刻意的轻蔑,“不过两万石盐,值得如此小题大做?如今濠州攻城正急,若因这点小事耽误军情,谁来担责?”

“误装?” 陈琅猛地转身,声音陡然拔高,“楚州盐场的官盐,每石都有钢模印记,需经通市局核验才能出库!两万石盐,要动用十辆马车、三艘粮船,怎么可能是误装?” 他转向柴荣,目光恳切,“陛下,盐税乃国之根本,殿前司私藏官盐,若不彻查,日后各军效仿,大周的盐利将被掏空!”

朝堂上瞬间分成两派,文臣多支持陈琅彻查,武将则站在石守信一边,以 “战事为重” 为由反对。枢密使王朴拄着竹杖,看着殿中争执的众人,忽然开口:“老臣以为,可先查楚州盐场的出库记录,再问殿前司粮官 —— 若真是误装,澄清即可;若是贪腐,绝不能姑息。” 他的话刚说完,就见柴荣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眼神复杂地盯着那包盐样。

柴荣拿起船牌拓本,指尖反复摩挲着 “赵” 字印记 —— 他认得这个印记,是赵匡胤亲卫的专属标识,没有他的默许,粮官绝不敢私藏这么多官盐。可南征正到关键时刻,李重进的中路军刚占广陵,濠州还没拿下,若此时彻查殿前司,赵匡胤必定心生不满,万一在前线撂挑子,南征大局就会功亏一篑。

“够了。” 柴荣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淮水,“南征正紧,殿前司不能动。” 他放下拓本,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殿前司粮官监管不力,罚俸禄一年;楚州盐场小吏误装,杖责三十。此事就此打住,不得再议。”

陈琅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陛下!这不是误装!是贪腐!是可能通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