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的手指还停在乐安的牙龈上,那块肉确实比前两天硬了些。她刚想叫陈浩来看,就听见孩子喉咙里咕噜了一声,像是含了口水在玩。
“他好像有动静。”苏珊轻声说。
陈浩正蹲在婴儿床边找掉落的奶嘴,头也不抬:“是不是要吐奶了?我上次喂完他,他打嗝打得像拖拉机。”
话音刚落,乐安小脸突然一皱,嘴巴咧开,发出一声短促的“啊呜”。
接着,他的眼睛弯了起来。
不是哭,也不是打嗝,是真的笑了。
陈浩愣住,手里的奶嘴忘了捡:“他……笑了一下?”
卡尔从笔记本上抬头,笔尖一顿。他迅速翻到新的一页,写下时间:上午九点十七分。
娜娜的声音随即响起:“检测到面部肌肉协调性变化,嘴角上扬幅度百分之三十二,眼部褶皱符合社交性微笑特征。判定为首次可辨识笑容,持续1.6秒。”
“笑了是吧?”陈浩猛地站起来,撞到了床栏,“我没眼花吧?他刚才真笑了?”
苏珊也怔住了,手指慢慢离开乐安的脸颊。她看着儿子的眼睛,那双还看不太清东西的眼,却直直地对着她方向弯着。
“他冲我笑的。”她说。
“放屁!”陈浩一拍大腿,“明明先看的我!我在这儿晃了半天,他才笑的!这是认爹!”
“根据视线追踪数据,”娜娜冷静补充,“婴儿注视起点位于父亲左肩区域,后转移至母亲面部,微笑触发时焦点在母亲方向。”
“你看你看!”陈浩指着娜娜,“连机器人都说了,他先看我!”
苏珊没理他,只是轻轻把乐安抱起来,贴在胸口。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抓了抓,最后搭在她胳膊上。
“他今天特别精神。”她说。
卡尔合上本子,走到近前:“正常。唾液分泌量上升和牙龈硬化是出牙前期典型征兆,伴随神经发育加速,情绪表达能力也会提升。预计未来两周内会出现更多互动行为。”
“比如?”陈浩凑过来。
“比如重复发声、主动追视移动物体、对熟悉声音产生反应。”
“那不就是会说话了?”陈浩眼睛一亮。
“不是。”卡尔面无表情,“这只是说明他脑子开始转了。”
“哎哟,你这话说的,搞得我儿子之前是块石头似的。”
娜娜已经开始调取知识库资料,屏幕上滚动着婴幼儿语言发展周期表。“目前阶段应以‘咿呀语’为主,属于语音前奏。建议家人多与婴儿对话,刺激听觉反馈回路。”
“那我来。”陈浩立刻坐到床边,凑近乐安的脸,“嘿!小子!叫爸爸!爸——爸——”
他拉长音,脸都憋红了。
乐安盯着他,忽然张嘴,喉咙里滚出一串“咿呀咿呀”,尾音还带了个拐弯。
“听见没!”陈浩跳起来,“他说‘爸’了!最后一个音绝对是‘爸’!”
“那是‘啊’。”卡尔说。
“他是在回应我!”陈浩不依不饶,“不信你录下来,放给外星人听,他们也得说这句像‘爸’。”
“我已经录了。”娜娜说,“音频样本已归档,编号B-0996-01,标注为‘疑似早期语音尝试’。”
苏珊抱着孩子轻轻晃着,嘴角一直没放下。她低头看着乐安的小嘴,发现他下唇有点湿,正不停地吐小泡泡。
“他又在玩口水。”她说。
“这是正常现象。”卡尔翻开笔记,“唾液腺活跃度增加,有助于口腔抗菌和食物预消化。虽然他现在还不吃东西。”
“等他真长牙,我看你还说得这么轻松。”陈浩嘀咕,“到时候半夜咬你一口试试。”
正说着,乐安又“咯”了一声,这次声音更清楚,像是从喉咙深处弹出来的。
四个人同时静了两秒。
“他又笑了。”苏珊说。
“这次三秒。”娜娜报数,“笑声频率接近人类愉悦反应区间。”
陈浩一把抢过手机,打开录像功能,对准乐安的脸:“来来来,再笑一个!给爸爸表演个完整的!”
他做了个鬼脸,舌头伸出来,眼睛斜着看天。
乐安盯着他,忽然抬起小腿,狠狠蹬了两下。
“哎哟!”陈浩往后躲,“他还踹我!反了你了!”
“动作协调性也在进步。”卡尔记录,“下肢爆发力增强,踢腿轨迹呈规律性重复,可能具备情绪表达意图。”
“他就是在骂我。”陈浩揉着膝盖,“这孩子太记仇了。”
苏珊笑出声:“你别吓他。”
“我哪吓他了?我这是亲子互动!科学育儿懂不懂?”
“那你刚才那张脸,”苏珊摇头,“谁看了都得哭。”
娜娜忽然说:“建议建立成长记录系统。目前已有三项里程碑事件:首次微笑、初步发声、肢体主动反应。若不定期归档,容易遗漏关键节点。”
“写日记怎么样?”苏珊说,“每天记一件最记得住的事。”
“可以。”娜娜回应,“我会同步生成电子档案,包含时间、生理数据、环境参数。”
“我用科研格式做行为日志。”卡尔说,“确保可追溯性和分析价值。”
“那我呢?”陈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