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她补充,“但损毁率超过八成。”
“八成也是房子!”他一拍桌子,“总比露天挖坑强。”
卡尔的声音插进来:“别忘了,我们还不知道
“有人才好。”陈浩笑,“至少说明这地方能活人。”
“也可能是不想被人打扰的人。”卡尔提醒,“带枪的那种。”
舱内安静了几秒。
“所以方案改一下。”陈浩收起笑容,“先绕一圈,看看有没有建筑、有没有动静。没异常再靠近。万一发现人影,先装路过游客,绝不主动搭话。”
“同意。”娜娜说,“我会关闭所有非必要发射源,进入静默模式。”
“我也准备好了。”卡尔说,“随时可以接手手动操控。”
主屏上,那颗星球已占据视野大半。一道长长的黑色裂口斜穿表面,像被人用刀划过。
“就叫它‘刀疤星’吧。”陈浩说。
“命名无意义。”娜娜说,“但它确实不像坟场。”
“可不是嘛。”他笑了,“坟场哪来的电?”
飞船继续逼近,距离降至四万公里。娜娜开启高分辨率成像,将赤道附近区域逐段放大。
突然,她手指一顿。
“发现目标。”
画面中央,一片平坦区域边缘,立着几个低矮结构。金属外壳腐蚀严重,但轮廓清晰可见。
“建筑群。”她说,“长宽约两百米,呈三角布局。顶部有太阳能接收阵列残骸,侧面留有进出通道。”
“有人吗?”陈浩问。
“红外扫描未检测到生命信号。”她调整焦距,“内部无光源,无电磁活动。初步判断已废弃多年。”
“多少年?”
“根据风化程度推测,至少三十年以上。”
“三十年……”陈浩搓了搓手,“够久的了。说不定里面连灯都能用。”
“也可能一碰就塌。”卡尔泼冷水。
“塌了也得下去。”陈浩盯着屏幕,“只要有个屋顶,就能想办法发电。”
娜娜开始计算最佳观测轨道。飞船将绕行星球赤道一圈,全程保持三万公里以上距离,同时收集地形、温度、辐射等基础参数。
“预计两小时后完成首轮扫描。”她说,“之后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接近。”
“行。”陈浩伸了个懒腰,“趁这段时间,我把降落预案理一遍。虽然咱没钻机,但好歹有切割枪,说不定能拆点废铁当燃料。”
“你还想烧金属?”卡尔问。
“某些合金高温分解能释放能量。”娜娜解释,“效率低,但紧急情况下可用。”
“我就说嘛。”陈浩笑,“废物也有废物的价值。”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拿起一支笔在便签上画了几道线。
“着陆点选这儿。”他指着裂谷西侧一块高地,“背风,视野好,离建筑近。万一出事跑得快。”
“前提是能安全下来。”卡尔说。
“当然。”陈浩点头,“推进器必须全程可控,不能摔个底朝天。”
“我会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娜娜说,“包括重力场变化和地壳应力波动。”
“挺好。”他笑,“咱仨凑一块,总比一个人瞎撞强。”
舱内气氛明显轻松了些。之前那种憋闷感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期待。
陈浩看了眼屏幕,那颗灰褐色的星球静静悬在那里,裂谷深处隐约透出一丝暗红。
“你说它会不会突然喷火?”他问。
“有可能。”娜娜说,“概率12%。”
“12%也算彩头。”他咧嘴,“至少证明它还活着。”
飞船缓缓切入预定轨道,引擎轻响着调整姿态。主屏上的图像越来越清晰,那些建筑的轮廓也愈发分明。
陈浩盯着看了很久,忽然说:“不管里面有没有电,只要有个屋檐,我就想进去坐会儿。”
“为什么?”娜娜问。
“因为……”他笑了笑,“我已经好久没在地面上睡过觉了。”
他转身走向休息区,脚步比刚才轻快许多。
娜娜继续监控数据流,卡尔在驾驶位检查推进系统状态。
主屏上,星球的影像持续放大,建筑群的入口正对着飞船驶来的方向,像一张半开的嘴。
飞船距离三万公里,航向稳定,准备进入下一阶段观测。
控制台的指示灯一闪,红色警报框弹出一角,还没展开就被娜娜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