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成果展示后的反思(2 / 2)

卡尔摸了摸工具箱侧面。“我可以腾出一个旧录音模块,固定在维修通道口。想说话的,路过就能录。每天选一段放展区。”

“别搞评选。”陈浩摆手,“随机播。公平点,谁来都一样。也不评分,不点赞,就让它存在。”

苏珊看向留言区那片密密麻麻的便签。“我们可以做个‘漂流本’。放一本硬壳册子,谁都能翻,谁都能写。写完不交上来,直接留在展区,过段时间收走复印,原件还给人。”

“复印机上次卡纸到现在没修。”卡尔提醒。

“那就手抄。”陈浩站起来,“一人抄一页,当值班任务分下去。顺便练字。咱们基地文化水平不能光靠机器人撑着。”

娜娜光学模块微闪。“已生成基础执行框架:参与式文化节点建议设立四处,分别为声音角、涂鸦墙、漂流册、即兴表演区。初步物料清单共三十九项,其中可替代材料二十一类。”

“听着像要搞大工程。”苏珊苦笑,“可我们人少,时间碎,真能推得动?”

“不动才真要命。”陈浩拍了下讲台,“你以为文化是大事?它是无数小事堆出来的。我们怕麻烦,嫌费劲,最后就只剩一场展览,几段视频,一堆没人认领的画。然后下次开会,还得说‘上次反响不错’,其实谁都明白——热闹完了,啥也没留下。”

没人接话。

展区另一头,一个孩子正踮脚往涂鸦墙上贴自己的画,胶带不够长,纸角翘了起来。他回头看了看,没人注意,干脆用手按住,等了几秒才松开。

陈浩看着那一幕。“我们不是缺内容,是缺出口。大家有话说,有事做,有感情,可我们只开了一个门,还不常开。”

苏珊深吸一口气。“如果要做,就得接受乱。涂鸦墙会脏,漂流册会丢页,声音角可能被人骂领导。控制不了。”

“本来就控制不了。”陈浩笑了一声,“我们又不是在搞标准流程。文化要是能标准化,机器人早把我们替了。”

卡尔低头看着自己刚才推回桌角的蜡笔盒。“我可以做个简易支架,固定在儿童区旁边。配十支笔,一个回收槽。每天清点一次。”

“加个提示牌。”陈浩说,“写‘画坏了也行’。”

苏珊点点头。“漂流册第一期主题,就用‘我没说完的话’。”

娜娜调出虚拟界面。“所有建议已录入临时方案库,标记为‘待优化’。是否启动反馈征集程序?”

“现在就开。”陈浩从裤兜里掏出那张抚平过的纸条,塞进展区入口的投票箱里,“让所有人投票,想看什么,想做什么,不想看到什么。匿名,不限字数。”

卡尔看着那个旧饼干盒改装的投票箱。“这玩意儿明天就会满。”

“满了就倒。”陈浩说,“看完,烧掉,重新开始。不留档案,只留动作。”

苏珊走到投影墙边,关掉了循环播放的视频。画面黑了两秒,她打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几张未展出的草图:维修工人的背影、深夜食堂的窗口、穿旧宇航服的孩子。

“这些也可以放。”她说,“不修饰,不解释,就挂那儿。谁感兴趣,自己看。”

陈浩走过去,指着其中一张。“这张底下可以贴纸条。题目叫‘你记得这个背影吗’。”

卡尔忽然开口:“我在工具间后墙留过记号。每次修完紧急线路,划一道。现在有三十七道。如果要做参与墙……我可以拍张照片放上去。”

“放。”陈浩说,“标题就写‘谁修过,谁知道’。”

娜娜的光学模块持续闪烁,系统深处,那个未命名的日志文件夹上方,浮现出一行新标记:“待更新”。

苏珊把最后一张便签轻轻按平。

卡尔蹲下,检查音箱电源线,顺手把蜡笔盒往桌角又推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