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调节自身生态。”娜娜说,“类似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所以咱们住的地方,其实是个活物?”陈浩挠头,“那我上次在岩壁上刻名字……算不算划伤皮肤?”
“建议以后别乱刻。”苏珊淡淡地说,“万一它痒起来,抖两下就够我们受的。”
陈浩缩了缩脖子。
卡尔合上本子,写下标题:【监测优先级清单】。
娜娜开始整理数据包,准备导入便携终端。
苏珊拿出一张白纸,画起简明图解。她把整个流程拆成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配一个小图标:风、水滴、波浪线、山体、发光点。
陈浩凑过去看:“你这画得比我好多了。”
“因为你画的波浪线像面条。”苏珊没抬头。
“那是艺术表达!”他抗议。
“表达失败。”卡尔说。
陈浩正要反驳,忽然看见娜娜的投影闪了一下。
新的数据流正在加载。
“我在对比历史气象记录。”她说,“寻找是否还有未被注意到的相似事件。”
屏幕滚动,一行行时间戳闪过。
突然,某条记录被高亮标记。
“发现一次潜在案例。”娜娜停下,“七十三天前,西部边缘区曾记录到短时负压与不明震动叠加。”
“那时候我们还没来。”苏珊皱眉。
“传感器自动存档。”娜娜回答,“未触发警报,数据归类为背景噪声。”
“去看看。”陈浩坐直,“说不定能找到更多证据。”
娜娜调出详细信息。时间是凌晨三点十七分,持续时间四分二十秒。地点位于基地西北方约十八公里处,靠近废弃观测站。
“那里现在还能去吗?”陈浩问。
“地形稳定。”娜娜回答,“但交通不便,需步行穿越沙砾带。”
“那地方我去过。”苏珊说,“以前做地质采样时路过。岩石裸露严重,没什么植被。”
“但有石英矿脉。”卡尔翻出地图,“资料显示该区域富含结晶体。”
“那就对上了。”陈浩一拍桌子,“既然东部能传震,西部也可能有类似网络。”
娜娜已经开始下载周边地形图。她的手指在空中轻点,几条可能路线浮现出来。
“最快路径需要两个半小时步行。”她说,“携带设备情况下,往返预计六小时。”
“我们可以派无人机。”苏珊说。
“不行。”陈浩摇头,“那种地方信号容易断。而且我们需要近距离采样,看有没有孢子残留。”
“那就只能人工。”苏珊叹气。
“我去。”陈浩站起来,“反正我也该活动了。再胖下去,爬个坡都费劲。”
“你确定?”苏珊看他,“上次你说要减肥,结果偷吃了三包压缩饼干。”
“那次是应急储备!”陈浩辩解,“再说我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掌握了宇宙真理。”
“你掌握的是五分钟前刚背下来的流程。”苏珊冷笑。
“但我能复述。”陈浩挺胸,“不信你考我。”
“好。”苏珊合上本子,“说说菌丝激活的三个必要条件。”
陈浩张嘴就来:“第一,地表干燥导致局部负压;第二,特定频率微震通过石英网络传导;第三,双重信号叠加触发生理反应。缺一不可。”
屋里安静了几秒。
苏珊点点头:“看来是真的记住了。”
“不止记住。”陈浩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三角,“我还给它起了名字——三位一体启动协议。”
“起得太中二。”苏珊说。
“总比没有强。”陈浩不服,“以后写报告也能唬人。”
娜娜将最新版模型备份完毕,转入便携终端测试模式。
卡尔在清单上添加新项目:【核查西部异常记录】。
苏珊把图解手册多复印了一份,放进文件夹。
所有人都没离开座位,也没人开口说结束。
陈浩低头继续默写要点,一笔一划写得很慢,但没再涂改。
娜娜的投影仍在运行模拟,循环播放那段完整的能量传递过程。
苏珊翻到手记最后一页,发现背面有一行几乎褪色的字:
“第三次记录后,菌丝荧光范围扩大了百分之四十。”
她盯着那行字,没说话。
卡尔注意到她的停顿,顺着视线看过去。
“这个变化有意义吗?”他问。
苏珊还没回答,陈浩抬起头。
“当然有意义。”他说,“说明它们越来越活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