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苏珊看他一眼,“你上次爬三十米高的坡道,中途歇了四次。”
“那次是因为鞋底打滑!”陈浩辩解,“这次我可以穿防滑的。”
“你还带着水壶当登山杖呢。”苏珊忍不住笑。
“那是辅助装备!”陈浩不服气,“再说我不上去,谁来拍下历史性画面?‘人类首次见证外星菌群觉醒’,这标题多震撼。”
“你打算拿手机拍?”卡尔问。
“我没带手机。”陈浩老实承认,“但我可以画。”
屋子里静了一瞬。
然后苏珊低头笑了,卡尔嘴角也动了一下。
娜娜说:“建议携带图像记录仪,手绘效率较低。”
“喂,我画得好歹能让你们认出是个圆!”陈浩抗议,“不像某些人,投个图搞得跟电路故障似的。”
娜娜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将最新录入的手记资料整理成时间轴,投在墙上。
苏珊指着其中一行字:“这里写着‘微震前十二小时,地表出现短暂负压区’,这个我们从来没测到过。”
“可能是仪器精度不够。”卡尔说,“普通气压计捕捉不到这种细微变化。”
“那就得用高敏探头。”陈浩摸着下巴,“基地仓库有没有闲置的?”
“有两台备用。”娜娜回答,“但需要校准。”
“那你赶紧弄。”陈浩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明天就开始准备。十天后,我们要亲眼看着这堆蘑菇——哦不,菌丝——是怎么开会的。”
苏珊把资料重新装回盒子,轻轻盖上盖子。
“其实我一直担心。”她说,“我们做的那些画、那些活动,是不是太表面了?光表达情绪,却没真正了解这颗星球。”
“了解也是从零开始的。”陈浩拿起荧光笔,在纸上写下“微震+湿度-3%→孢子释放?”然后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现在不就在往前走?”
卡尔翻开新一页笔记,写下第一行标题:【东部岩层区生态监测计划草案】。
娜娜已经开始拆解旧传感器模块,准备改装成便携式采集单元。
苏珊看着他们三个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比起墙上那些色彩斑斓的作品,此刻桌上的草图、公式和讨论声,更像是另一种创作。
一种看不见,却真实生长的东西。
灯光很亮。
纸页翻动的声音接连不断。
陈浩正拿着红笔圈出资料里的可疑数据点,嘴里小声念叨:“这里写的温度是十五度,可那天明明冷得像进了冰箱……”
他抬头看向娜娜:“你查查那天的气象日志,是不是记错了?”
娜娜目光微闪,正在调取数据。
苏珊的手指停在一页手写备注上。
她低声念出来:“……夜间地表微震可能触发菌丝网络激活。”
话音落下的瞬间,娜娜的投影切换了画面。
新的波形图浮现出来,与手记中的记录完全重合。
卡尔停下笔。
陈浩抬起头。
四个人的目光同时落在那条曲线上。
它不像机器生成的那样平滑,反而带着一点人为修正的痕迹,像是有人蹲在野外,一边发抖一边记下的真实心跳。
“找到了。”苏珊说。
陈浩抓起笔,在本子上用力写下:【证据1:手记+数据双重验证】。
他抬头,看向其他人:“下一步,准备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