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溟渊水劫 > 第45章 第四十五回第一章 初遇

第45章 第四十五回第一章 初遇(1 / 2)

第四十五回 花影摇窗鱼弄月 诗心渡水璧生香

诗曰:

梧桐叶底遇锦鲤,古籍堆中藏月痕。

陶片犹存千载约,诗心一点渡晨昏。

第一节:梧桐深巷里的初遇

时光穿越回到刚进大学的那年。

江南的九月总裹着一层温软的雾,晨雾散时,阳光便会透过江南大学梧桐大道的枝叶,把满地落叶滤成碎金似的模样。

那些掌状的叶片还带着夏末最后一点韧劲,被风卷着擦过青石板路时,会发出“咔嗒”一声轻响——像极了古籍里未标点的断句,留白里全是说不尽的秋意。

空气里飘着图书馆方向传来的旧书纸味,混着不远处香樟树下新开的桂子香,吸一口,连呼吸都成了沾着墨气的诗。

虞明的帆布鞋踩在落叶上,每一步都踩着这样的“断句”。他怀里抱着七本线装的《文心雕龙》校注本,是导师今早临时交代要送到图书馆特藏部的,深蓝色封皮上还留着上世纪图书馆的橡皮章印,边角被岁月磨得发毛,像极了他父亲书房里那本传下来的《水族志》。

牛仔外套是洗了三年的旧款,袖口磨出了浅白的毛边,左手腕上戴着块老上海机械表,指针“嘀嗒”走着,和怀里书页偶尔翻动的“沙沙”声叠在一起,倒成了独属于他的节奏。

他走得急,眼角却没错过梧桐树干上贴满的学生会竞选海报。大多是鲜红或明黄的底色,印着“服务同学”“创新发展”之类的激昂口号,只有一张浅蓝底色的海报被风掀起了右下角,露出底下用hb铅笔写的小字:

“蝉声太吵,适合在三行情书里潜逃”。

字迹娟秀,笔锋里带着点不驯的弧度,末尾还画了条只有指甲盖大的鱼尾,线条细得像蛛丝,却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面上游进风里。

虞明忍不住慢了脚步,指尖刚要碰到那海报的边角,想把掀起的部分按回去,身后就传来一道清甜的女声,像刚含过薄荷糖,凉丝丝地裹着暖意:

“同学,那是我的竞选宣言草稿!”

他下意识转身,怀里的校注本没抱稳,最上面两本滑了出来,正撞在身后来人的怀里。只听“哗啦”一声,对方怀里的几本诗集先散了一地——

淡绿色封面的《南华诗刊》,封面上印着水墨荷花;深棕色的《魏晋风度》,是竖排繁体的版本;还有一本深蓝色封皮的线装书,封面上用银粉印着细小的鱼形暗纹,书名是手写的《水族歌谣选》,字迹和海报上的鱼尾出自同一人。

“抱歉,抱歉!”虞明连忙蹲下身,指尖刚碰到《南华诗刊》的书脊,就感觉到有什么柔软的东西扫过他的帆布鞋——是对方的马尾辫,黑色的发梢沾着一片梧桐叶的碎渣。

他抬眼时,正好看见一个女孩蹲下身捡书的模样:米白色的针织衫,领口别着一枚银色的莲叶胸针,后颈的头发被风吹开,露出一块淡青色的胎记。

那胎记约莫指甲盖大小,形状是半开的莲叶,边缘带着极淡的银光,在阳光下像极了他去年在鄱阳湖边上见到的那幅古画。

他记得那是父亲生前收藏的绢本古画,画的是“锦鲤圣女”,圣女后颈也有这样一块胎记,当时父亲还摸着画说:

“这是水族的印记,可惜现在懂的人少了。”

“你的便签。”女孩突然开口,递过来一张浅米色的便签纸。

虞明接过来时,指尖碰到她的指腹,凉得像刚浸过井水。便签上是用钢笔写的三行诗:

“图书馆的光\/把你的侧影拓成碑帖\/而我是误闯拓片的飞蛾”,墨迹还没干透,右下角洇透了纸背,在《水族歌谣选》的封面上留下一小片淡蓝的印痕,像一滴没来得及落下的泪。

“原来学生会主席也会写这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