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溟渊水劫 > 第42章 第四十二回第十章 洞门关闭

第42章 第四十二回第十章 洞门关闭(2 / 2)

古今教授将临摹的誓言折好,递给虞明,指尖带着朱砂的温度:

“1987 年的春天,我等你来这里做大三的毕业论文,到时候我们一起整理典籍库的资料,把三族的故事好好写下来。”

虞明接过那张纸,指尖轻轻抚过 “守护本源,生生不息” 八个字,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半年前古今教授第一次给他看 1953 年考察队的照片时的样子,想起在典籍库他跪倒在地掏出《本源考》时的愧疚,如今这位老人终于放下了过往的重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守护方式。

“爷爷,明年春天我一定来,到时候还跟您学临摹石碑。”

“好,好。” 古今教授连连点头,笑着擦了擦眼角的湿润。

湖面被夕阳照得波光粼粼,像铺了一湖碎金。考察队的小船就停在崖下的岸边,船桨斜靠在船舷上,沾着的湖水还在往下滴,滴进湖里,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虞明率先踏上船,刚坐稳,就感觉到船身轻轻晃了晃 —— 藏经洞方向渗出的一缕细流正好汇入湖中,与船桨划出的涟漪交汇在一起,像是千年的秘密顺着水流,终于融进了鄱阳湖的怀抱。

“快看看《典籍总目》,刚才在洞里没来得及细看最后一页。” 海蓝蓝坐在虞明身边,催着他打开蓝布。

鄱阳湖的傍晚总带着一种水墨画般的温柔,夕阳把湖面染成了蜜色的绸缎,粼粼波光随着船桨的拨动轻轻晃荡,将细碎的金辉洒在每个人的衣襟上。

海蓝蓝坐在虞明身边,帆布包上昨天新绣的金色莲花沾了点湖水的潮气,却依旧在暮色里泛着柔润的光。她指尖轻轻捻着包带,目光落在虞明怀里裹着蓝布的《典籍总目》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虞明应了声,小心翼翼地解开蓝布 —— 那蓝布还是海蓝蓝从水族圣地带来的,边角绣着细小的水纹,摸起来带着江南丝绸特有的绵软。

他指尖拂过典籍泛黄的纸页,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时光,缓缓翻开最后一页。除了他们三个上午郑重签下的名字 ——“守鼎人虞明” 的字迹刚劲有力,“水族海蓝蓝” 的笔画带着水族文字特有的圆润,“佛道传人王影儿” 的签名旁还画了个小小的莲花印记 —— 纸页右下角竟多了一行娟秀的字迹:“1987 年秋,省博物馆见”。

字迹墨色还带着几分湿润,旁边用铅笔勾勒的展柜图案格外细致:玻璃展柜里,一本线装书摊开着,书页旁斜放着半块青铜镜,镜沿的花纹都细细描了出来。虞明抬头看向身侧的海蓝蓝,少女正垂着眸挠了挠鬓角的碎发,夕阳透过船篷的缝隙落在她脸颊上,把耳垂都染成了淡淡的粉橘色,像熟透的橘子瓣。

“这是你写的吧?” 虞明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指尖轻轻点了点那行字。

海蓝蓝猛地抬头,眼神里还带着点没藏好的小雀跃,小声辩解道:

“我刚才趁你们在洞口整理青铜鼎的时候写的…… 太奶奶当年总说,本源之力不该只藏在藏经洞里,要让更多人知道三族守护的意义。我想着,明年秋天咱们在省博物馆办个展览,把《典籍总目》《本源考》都放进去,再加上咱们的考察笔记,让大家都知道大二这年,我们找到藏经洞、补全典籍的故事。”

“这个主意好!” 王影儿抱着青铜鼎凑过来,鼎身还带着洞窟里的微凉,鼎内残留的金色粉末在夕阳下轻轻浮动,正好落在展柜图案上,像是给玻璃展柜镀了层朦胧的金光。

她指尖轻轻拂过鼎沿的纹路,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光:

“我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本源之光,当照世人’,当时我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才明白,他早就预料到我们会把三族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