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湖底古村藏魔影 佛道残碑镇妖氛
诗曰:
残碑半掩水云深,佛道符文护古村。
莫叹青春多诡谲,锋芒初露正逢辰。
第一节:水下古村
—— 学术碰撞中的隐秘
江南大学考古系实验室的中央空调发出轻微嗡鸣,像只蛰伏的甲虫在吐息,将九月的燥热带走了大半。晨光从朝东的百叶窗斜切进来,在水磨石地面投下长短不一的光斑,其中一道恰好落在虞明摊开的实验记录上,把 “鄱阳湖第 17 号采样点” 几个字照得发白。
他捏着最后一支 ph 试纸的末端,将橘红色的试纸条轻轻浸入水样,玻璃试管在晨光中折射出淡蓝色的虹彩,如同凝固的湖水被封存在透明的容器里。
试纸缓慢变色的过程中,虞明的目光扫过桌角的电子天平,显示屏上 “0.000g” 的数字微微跳动。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复测鄱阳湖底泥水样了,可数据始终在标准值之外徘徊。
当试纸最终定格在深绿色时,他指尖的力度不自觉加重,试纸边缘被捏出细小的褶皱 ——ph 值 8.7,比海蓝蓝上周提交的《水下遗址环境分析》里的数据高出 17%,这个差值足以颠覆整个 “湖底沉积层年代” 假说,甚至可能让系里筹备了半年的 “鄱阳湖水下古村” 勘探项目推迟启动。
“又在挑刺?” 带着湿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尾音微微上扬,像湖面上掠过的水鸟翅膀。虞明转身时,正看见海蓝蓝甩了甩湿漉漉的马尾,水珠顺着发梢飞溅,有几滴落在他的白大褂上,洇出细小的圆斑,像落在雪地上的墨点。
她的黑色潜水服肩带滑落至手肘,露出肩颈处淡青色的胎记,形状像片半开的莲叶,边缘还带着水纹般的波动,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漾开涟漪。
“我用重铬酸钾法、碘量法和电化学探头三种方法测过溶解氧,” 她弯腰将潜水靴放在鞋架上,靴筒里倒出的水珠在地面汇成小溪,“数据不可能出错,除非你的 ph 试纸过期了。”
虞明的视线落在她沾着水草碎屑的潜水服拉链上,拉链头是只银色的小鱼形状,鱼眼处镶嵌着颗小小的蓝晶石。他记得上周在 “水下考古方法论” 课上,海蓝蓝就是穿着这件潜水服做演示,讲到 “如何识别水下生物扰动层” 时,她指尖划过投影幕布的动作,和此刻捏着试纸包装的姿势几乎一样。
“误差范围超过允许值的三倍,” 他将试纸放在比色卡旁比对,声音里带着实验室特有的冷静,“要么是采样过程被污染,要么是...”
话音未落,他转身时手肘撞翻了身后的试剂架。“哐当” 一声脆响里,几支贴着 “鄱阳湖底泥样本” 标签的试管滚落,其中一支摔在金属台面上,暗褐色的泥浆溅在海蓝蓝的帆布包上,包上绣着的青铜鱼纹被染上点点污迹。
混乱中,虞明的目光被散落在地的潜水日志吸引 —— 海蓝蓝刚才急着捡试管,日志从包里滑了出来,扉页朝上摊在地上,露出那张泛黄的船票。
牛皮纸船票的边缘已经发黑,像被水泡过又晒干的枯叶,日期 “1943 年 8 月 15 日” 的墨迹有些晕染,航线 “鄱阳湖 - 日本佐世保” 几个字的笔画却异常清晰,右上角盖着的樱花印章虽然模糊,但能辨认出花瓣的轮廓。
虞明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他想起在系档案馆查阅的《民国鄱阳湖科考档案》里,曾提到过日军在 1943 年有过一次秘密航行,目的地正是佐世保军港。
“抱歉。” 他蹲下身捡拾试管,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碎片时,余光扫过日志内页。水族文手绘的鱼首观音像占据了大半页,观音的鱼尾用金色颜料勾勒,鳞片层层叠叠,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泽。画像旁用中文写着行娟秀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