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帝的声音透过冕旒传来,带着显而易见的赞许:“沈氏清鸢,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于北征期间,协助太子稳定后方,协调粮草转运,抚慰将士家眷,奔走操劳,多有功绩。且品格端方,克娴内则,深得朕与皇后之心。太子亦多次在朕面前赞誉其贤德。今特册封尔为太子正妃,择吉日完婚。望尔日后,克助东宫,恪守妇道,母仪典范,为天下女子表率。”
太子妃!
虽然早有风声传出,说皇帝有意将沈清鸢指婚给太子,但当这册封真正在金殿之上正式宣布时,依旧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靖安侯府,一日之内,竟出了一位世袭罔替的镇国公,一位总领京畿兵马的骠骑大将军,更出了一位未来的国母——太子妃!
这是何等的恩宠?何等的荣耀?纵观整个王朝的历史,也未曾有过这样一门三荣的盛事!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已然暗暗心惊,目光在御座上的皇帝、太子、二皇子以及新晋的镇国公沈青之间逡巡往复,敏锐地嗅到了非同寻常的气息。这滔天的恩赏,表面上是对沈氏一族功绩的嘉奖,实则更像是皇帝在为太子铺路,稳固东宫的势力。但这份荣耀,又何尝不是将沈家置于烈火之上炙烤?树大招风,如此显赫的地位,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沈清鸢深深叩首,清越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恭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显然是激动所致:“臣女……谢陛下隆恩!定当谨守本分,竭尽全力辅佐殿下,恪守妇道,不负圣望,不负陛下与皇后娘娘的厚爱。”
她抬起头时,目光飞快地与站在前方不远处的“弟弟”沈清辞交汇了一瞬。姐妹二人无需多言,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凝重与清醒。从这一刻起,沈家的荣辱兴衰,便彻底与东宫,与这朝堂格局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封赏已毕,承天帝似乎有些倦了,他缓缓挥了挥手。内侍监立刻高声唱喏:“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大部分官员还沉浸在方才的震撼之中,一时之间无人出列。金銮殿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寂,只有殿外传来的风声,以及远处隐约的鸟鸣。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阴柔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吏科给事中周明手持玉笏,从文官队列中走了出来。此人身材瘦削,面色白皙,眼神闪烁,素与二皇子母家柳氏走得极近,是二皇子一党中的骨干成员。
沈清辞眼眸微眯,眸底掠过一丝冷光。秦岳的手也不自觉地再次按上了刀柄,指节微微泛白,警惕地盯着周明。他们都清楚,封赏之后,必有风波,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周明手持玉笏,躬身奏道:“陛下,镇国公年少功高,一战定北境,实乃国之大幸,万民之福。然,京畿防务关系社稷安危,重中之重,不容有失。骠骑大将军秦岳虽勇猛善战,屡立奇功,毕竟久在边关,于京中人情往来、官场规矩以及防务细则恐有生疏。臣以为,为保万全,或可另选一位久在京师、熟知京营事务之老成将领辅佐秦将军,协同处理京畿防务,如此方能确保帝都安稳,陛下无忧。”
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谁都听得出来,周明这番话明着是关心京畿防务,为朝廷着想,暗地里却是在质疑秦岳的能力,更是想借机安插人手,分走他刚到手的兵权!京畿兵马是何等重要,二皇子一党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份实权落入太子一系的手中。
太子赵珩微微蹙眉,正要开口反驳。他深知秦岳的能力,更明白周明此举的深意,若是真让二皇子一党安插了人进去,日后京畿防务必将多生事端。
却见沈清辞已然迈步出列,她并未看周明一眼,而是直接面向御座,朗声道:“陛下,周大人所言,看似有理,实则杞人忧天,本末倒置。”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了殿内的沉寂,传入每个人耳中:“秦将军自幼熟读兵书,深谙兵法谋略,更在边关征战十余年,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北境那般复杂多变的局势、凶悍狡诈的敌人尚且能应对自如,何况京畿乃是法度森严、规章明确之地?且京畿兵马亦是朝廷兵马,军纪严明,号令统一,凡事皆有章可循,何来‘生疏’之说?”
她话锋一转,语气愈发犀利,直指核心:“若因将领更替便需另派‘辅佐’之人,那我朝军制威严何在?军令畅通何存?莫非日后每一位新任将领,都需安排一位‘监军’或‘辅佐’之人,方能任职?长此以往,将领束手束脚,军权旁落,恐非国家之福。周大人此举,究竟是为京畿防务着想,还是另有他图,还请陛下明察。”
这番话掷地有声,将周明那点隐晦的心思剥得干干净净,无所遁形。殿内百官皆是心思通透之人,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若开了这个先例,日后军队将领的调动任免必将受到文官集团或其他势力的掣肘,军权分散,对于王朝而言,绝非好事。
秦岳也适时开口,声如洪钟,带着沙场猛将的凛然之气:“末将既受皇命,执掌京畿防务,自当尽快熟悉各项事务,恪尽职守,日夜戒备。若有半分差池,甘当军法处置,无需他人‘辅佐’!还请陛下放心!”
承天帝沉默片刻,冕旒后的目光深邃难测,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缓缓扫视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周明身上,缓缓道:“秦岳之能,朕深知之。北境一战,若非他辅佐沈青,冲锋陷阵,亦难有今日之胜。京畿防务,交由骠骑大将军,朕放心。周爱卿所奏,不准。”
“臣……遵旨。”周明脸色一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讪讪地躬身退下,不敢再多言。方才那番话,不仅没能达到目的,反而让自己落了个“别有用心”的嫌疑,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一场小小的风波,虽被迅速平息,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荡开了层层隐藏的涟漪。所有人都明白,镇国公府与东宫的联盟,从今日起,已正式成为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而以二皇子为首的反对势力,也绝不会坐视他们一步步壮大,未来的朝堂,必将风波不断,暗潮汹涌。
退朝的钟声再次响起,悠扬而绵长。
沈清辞与秦岳并肩走出金銮殿,身后跟着一众前来恭贺的官员。那些恭贺之声或真诚,或虚伪,或敷衍,二人皆是淡然处之,只是象征性地颔首回应。耀眼的阳光洒在她们身上,将那崭新的、沉甸甸的爵位与官衔照得发亮,却也照亮了前路的荆棘与未知。
沈清鸢稍后一些走出金銮殿,她身着素雅的衣裙,在人群中依旧格外显眼。在与沈清辞擦肩而过时,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极快地说了一句:“树大招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慎之。”
沈清辞微微颔首,目光掠过远处二皇子赵瑜及其党羽阴沉的脸色,心中一片冷然。她知道,姐姐所言极是。今日的封赏,是荣耀,更是枷锁;是护身符,亦是催命符。从这一刻起,她已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所有反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前方的路,注定步步惊心,危机四伏。
但,她无所畏惧。
因为她的身后,有誓死相随的秦岳,有智谋深远的姐姐,更有需要她去守护的家族与信念。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展开。而这金殿的封赏,不过是拉开了这场权力博弈的序幕。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