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情报网络(2 / 2)

这三个据点,分别覆盖了官宦阶层、文人官吏与市井百姓,如同三张细密的网,捕捉着来自京城各个角落的信息。它们彼此独立,互不干涉,仅通过单向渠道与京郊中枢联系,即便某一处据点暴露,也不会牵连全局,最大程度保证了情报网络的安全性。

市井据点收集的多是零散信息,想要触及敌人的核心机密,必须打入对手的权力中枢。沈清鸢将目标锁定在了二皇子赵珩的府邸。二皇子虽因之前的谋逆案受挫,被皇上冷落,但其势力并未根除,反而更加隐蔽。他与宫中柔妃相互勾结,暗中掌控着部分内务府的权力,与工部兵器监、甚至北境的某些叛军都有联系,是揭开宫廷黑幕的关键一环。

想要在二皇子府中安插眼线,难度极大。二皇子生性多疑,府中上下皆是他的心腹,外人难以接近。沈清鸢通过之前安插在王府外围的眼线与重金收买的内务府太监,花费了三个月时间,才摸清了二皇子府中的人员结构与人际关系,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位名叫苏怜月的小妾身上。

苏怜月原是江南书香门第之女,父亲曾是地方知府,后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家道中落,她被迫送入二皇子府中为妾。此女颇有才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心气极高,却因出身不高、性情耿直,在府中并不得宠。二皇子的正妃柳氏是吏部尚书之女,骄横跋扈,素来忌惮苏怜月的才情,常常对她百般刁难;其他得宠的姬妾也纷纷落井下石,使她在府中步履维艰,心中积怨已久。

更重要的是,苏怜月掌管着二皇子府中的文书往来,常常能接触到一些核心信息。沈清鸢的眼线发现,苏怜月曾多次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垂泪,甚至私下焚烧过一些纸张,神色慌张,似乎对二皇子的某些阴私勾当有所察觉,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攻心为上,方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沈清鸢深知,对付苏怜月这样的人,强硬逼迫只会适得其反,唯有抓住她的软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让她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所用。她首先派人查清了苏怜月在府外唯一的牵挂——她那位体弱多病、住在京郊破庙中的胞弟苏文轩。

苏文轩自幼体弱,患有肺疾,需常年用药,却因家道中落无力医治,全靠苏怜月私下接济勉强维持。沈清鸢还查到,苏怜月父亲的罢官与家产被抄,并非偶然,而是二皇子正妃柳氏的父亲为了铲除异己,暗中罗织罪名所致。这个真相,是压垮苏怜月心理防线的关键。

一切准备就绪后,沈清鸢开始行动。她安排墨香斋的柳先生,以“江南同乡文人”的身份,在一个雨天“偶然”遇到了正在被地痞骚扰的苏文轩。柳先生“仗义执言”,赶跑了地痞,又“无意间”得知了苏文轩的身份与困境,不仅为他诊治了病情,还送了他一笔银子与上好的药材。

在与苏文轩的交谈中,柳先生“无意间”提及了苏怜月父亲当年被罢官的往事,故作惋惜地说道:“令尊当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却不料遭人暗算,实在令人痛心。我近日偶然得知,当年弹劾令尊的奏折,实则是吏部尚书柳大人授意下属所为,目的就是为了夺取令尊手中的一处矿场。”

苏文轩将柳先生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前来探望的苏怜月。苏怜月得知真相后,如遭雷击,又惊又怒。她一直以为父亲是得罪了皇上才被罢官,却没想到竟是柳氏父女的阴谋。多年来所受的委屈、刁难与压抑,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她对二皇子府与柳氏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沈清鸢抓住这个时机,让玲珑阁的苏婉以“同情其遭遇的京中贵妇”的名义,托人给苏怜月送去了一份厚礼——一箱价值不菲的药材与五百两白银,恰好能解苏文轩的医药之急与生活困境。礼物中,还附着一封沈清鸢亲笔书写的信函。

信中没有威逼利诱,只有理解与共情。沈清鸢在信中写道:“闻君之遇,感同身受。明珠蒙尘,美玉遭弃,本是世间憾事。君父含冤,胞弟病重,君独处虎狼之地,如履薄冰,其苦可知。我与柳氏父女、二皇子并无深仇,所求不过是真相与公道。若君愿相助,我必保君与胞弟性命无忧,待事了之后,可送你们姐弟远赴江南,重获自由,远离这京城的是非之地。”

信函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与力量,精准地击中了苏怜月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看着箱中的药材与白银,又想起柳氏的刁难、二皇子的冷漠与父亲的冤屈,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她明白,继续留在二皇子府中,迟早会被卷入更深的漩涡,甚至可能性命不保;而沈清鸢的出现,或许是她唯一的出路。

三天后,苏怜月通过特殊渠道,给沈清鸢回了一封信,只有四个字:“愿效犬马。”

从此,苏怜月成为了沈清鸢安插在二皇子府中的核心内应。她利用掌管文书的便利,将二皇子与各方势力的密信内容、私下会见记录、资金往来账目等关键信息,用密写药水写在普通的书籍页脚或信纸背面,再以“购买绝版书籍”的名义,通过墨香斋的柳先生传递给京郊中枢。

通过苏怜月提供的情报,沈清鸢得以窥见二皇子势力的核心动向:她得知二皇子正暗中与北境的某支叛军勾结,通过工部兵器监盗取军械与幽熖石,输送给叛军;她得知二皇子与内务府总管高顺往来密切,高顺利用职权为二皇子打探宫中消息、转移财产;她还得知二皇子正在暗中联络几位对皇上不满的宗室子弟,似乎在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这些第一手情报,价值无可估量,不仅让沈清鸢对敌人的布局了如指掌,也为远在北境的沈清晏提供了关键的战场信息,多次帮助北境军队避开了叛军的埋伏与突袭。

至此,沈清鸢的情报网络已初具规模。以京郊农庄为无声中枢,统筹全局;以玲珑阁、墨香斋、百草堂为市井触角,收集各方信息;以苏怜月为核心内应,渗透敌人心脏。这张网络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悄然蔓延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上至宫廷朝堂,下至市井街巷,但凡有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捕捉。

每日傍晚,京郊农庄的密室中都会灯火通明。沈清鸢的幕僚们围坐在桌前,将来自各个据点的情报分类整理、交叉验证,绘制出详细的关系图谱与局势分析报告。沈清鸢常常亲自前来,与幕僚们一同分析情报,判断局势走向,下达指令。她穿着素色的衣裙,脸上没有多余的妆容,眼神却沉静而锐利,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无形的战场上指挥若定。

经过筛选与分析后的重要情报,会被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京城局势、敌人动向的,由沈清鸢亲自掌握,用于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另一类是关于北境战事、叛军动向、军械与幽熖石流向的,会通过最安全的渠道——由百草堂的陈大夫交给可靠的镖局,伪装成药材送往北境,最终送到沈清辞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