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釜底抽薪(2 / 2)

苏小姐连忙点头如捣蒜,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多谢仙长!小女子必定守口如瓶!”

柳道士放心不下,又叮嘱了几句,才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内铺着红色绒布,上面躺着一粒鸽蛋大小的丹丸,通体呈暗红色,表面泛着一层诡异的光泽,隐隐还散发着一股奇异的香气——这便是皇帝日日服用的金丹。

苏小姐屏住呼吸,装作凝神瞻仰的模样,目光紧紧盯着金丹,实则暗中用藏在袖口的特制细针,快速在金丹表面刮了一层极其细微的药粉。那细针顶端带有一个极小的凹槽,恰好能容纳药粉,且动作隐蔽,丝毫没有引起柳道士的察觉。

不过片刻,苏小姐便恭敬地说道:“仙长,多谢你成全,金丹果然名不虚传,仙气凛然。”说着,她将锦盒递还给柳道士,同时让老仆将剩余的银钱也一并奉上,“仙长,这是剩下的银两,玉佩现在便是你的了。”

柳道士接过锦盒,仔细检查了一番,见金丹完好无损,心中彻底放下心来,得意地将玉佩揣入怀中,又叮嘱了苏小姐几句“不可外传”,便急匆匆地拿着玉佩进店挑选琉璃摆件去了。

苏小姐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随即与老仆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离开了西街,按预定路线将刮取到的药粉安全送到了沈清鸢手中。

拿到那一点点细微的药粉,沈清鸢立刻将其妥善收好。这药粉虽少,却足以让太医院的御医们查验成分,是揭开阴谋的关键证据。

但如何将这证据呈递上去,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又成了新的难题。直接上奏皇帝?以冯保如今的权势,奏折恐怕连宫门都出不了,便会被他扣下,届时不仅证据会被销毁,通风报信之人也会性命难保。交给太子?太子仁厚有余,决断不足,且行事不够隐秘,极易打草惊蛇,反而坏了大事。交给其他朝臣?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谁是敌谁是友难以分辨,贸然托付,无异于自投罗网。

沈清鸢在书房中踱步沉思,目光落在窗外那株已经开始落叶的梧桐树上,心中渐渐有了主意。她想到了一个人——深居简出的太后。

太后并非皇帝生母,而是先帝的贵妃,因皇帝生母早逝,先帝便将年幼的皇帝交由她抚养。虽非亲生,但太后对皇帝也算尽心,只是近年来,皇帝沉迷丹药,疏于孝道,许久不曾前往慈宁宫问安,母子间早已生了嫌隙。更重要的是,太后出身名门望族,娘家在朝中根基深厚,势力庞大,并不惧冯保之流的胁迫,且太后久经风浪,心思缜密,处事果决,必定能看清其中利害。

不过,太后深居慈宁宫,戒备森严,且与沈清鸢并无直接交集,想要将证据安全送到她手中,必须借助可靠的中间人。沈清鸢想到了安平郡主——太后的娘家侄女,也是她闺中时的旧友。

安平郡主聪慧通透,且心怀天下,对皇帝沉迷丹药、朝政日益混乱之事早已忧心忡忡。沈清鸢便决定通过她,将证据递交给太后。

她没有丝毫耽搁,立刻着手准备。她将刮取到的药粉小心翼翼地装入一个古朴的香囊中,香囊内侧绣着暗纹,不易引人察觉。同时,她根据各方眼线传回的信息,整理出一份推测:玄诚天师与柔妃母族过往交往甚密,柔妃母族曾暗中采买过幽熖石这等诡异之物,而幽熖石极有可能被玄诚天师用于炼制金丹。这份推测中,她隐去了所有内线的信息,只基于公开的传闻和合理的逻辑推断,既不会暴露自己的势力,又能引导太后发现真相。

一切准备妥当后,沈清鸢通过隐秘渠道,将香囊和信件送到了安平郡主手中。信中措辞委婉,只说“偶得一奇物,其味诡异,心中不安,不敢自专,特献与郡主品鉴,望郡主指点迷津”,并未有一句明确指证,但字里行间的担忧与暗示,足以让聪慧的安平郡主明白其中利害。

安平郡主收到香囊和信件后,立刻打开查看。当闻到那股与皇帝金丹相似的奇异香气时,她脸色骤变,再看完沈清鸢的信,心中已然明了。她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借着给太后请安的名义,急匆匆地赶往慈宁宫。

慈宁宫内,香烟袅袅,太后正坐在窗边翻阅佛经。见安平郡主神色慌张地进来,不由得皱了皱眉:“何事如此匆忙?”

安平郡主跪地行礼,将香囊和信件一并呈上,声音带着几分急切:“皇祖母,您快看看这个,此事关乎陛下龙体,关乎国本!”

太后见她神色凝重,不似作伪,心中一紧,连忙接过香囊和信件。她先是打开信件,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脸色越沉。随后,她拿起香囊,轻轻打开,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正是她偶尔在皇帝身上闻到过的味道。

“啪”的一声,太后将香囊重重拍在桌上,脸色铁青,眼中寒光凛冽。她虽久居深宫,不问政事,却也知道皇帝沉迷金丹之事,但她一直以为只是帝王求仙心切,未曾想其中竟暗藏如此阴谋!有人竟敢用妖石炼药,谋害皇帝,动摇国本,这是她绝不能容忍的!

“岂有此理!”太后怒喝一声,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这玄诚天师好大的胆子,冯保更是该死!”

安平郡主连忙劝道:“皇祖母息怒,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查明这药粉的成分,拿到铁证,再作处置。”

太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变得锐利而坚定:“你说得对,此事绝不能打草惊蛇。”她立刻传下懿旨,秘密召见太医院三位最可靠、且精通药理的院判和老御医,命他们立刻入宫,在慈宁宫偏殿秘密查验药粉成分,且严禁任何人外传此事。

三位御医不敢怠慢,连夜对药粉进行了细致的查验。他们动用了太医院珍藏的各种药材图谱和查验工具,熬煮、研磨、比对,忙了整整一夜。

次日清晨,三位御医神色凝重地向太后禀报:“太后娘娘,这药粉成分诡异,其中竟含有一种从未见过的黑色矿石粉末,此物性烈,能乱人心智,长期服用,必会导致神智失常、身体亏空,最终危及性命。除此之外,还含有朱砂、雄黄等多种有毒之物,长期服用,无异于饮鸩止渴!”

太后闻言,身子微微一晃,险些栽倒在椅上。她扶住扶手,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果然如沈清鸢所推测,这金丹竟是害人的毒药!

“好,好一个玄诚天师,好一个冯保!”太后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哀家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敢谋害天子!”

她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命三位御医将查验结果写成密折,妥善收好,同时严令他们不得泄露半个字。她知道,玄诚天师背后必定有庞大的势力支撑,冯保在宫中经营多年,眼线众多,若是贸然行动,必定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危及皇帝的性命。她需要时间,需要周密的部署,才能一举将这伙奸人一网打尽。

慈宁宫的暗流,沈清鸢虽未能亲眼所见,却能通过安平郡主传来的零星消息大致推断。丹药样本已送出,该做的铺垫已全部完成,她能做的暂时告一段落。

沈清鸢站在侯府的书房窗前,望着远处紫禁城的方向。那里,一场关乎帝国命运的风暴正在酝酿。而她,亲手点燃了导火索。这一步,险到了极致,却也可能是打破目前僵局的唯一方法。

能否功成,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她已尽了全力。剩下的,便是等待,以及应对随之而来的、必然的反扑。京城的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