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大将军曹爽挺身而出,怒视着董寻等人,“司马懿乃我大魏功臣,多年来镇守边疆,战功赫赫,岂能仅凭猜测便定其谋反罪名?如今他父子被俘,生死未卜,尔等不思营救之策,反而在这里血口喷人,岂不可笑!”
曹爽与司马懿素来不和,但此刻他深知,司马懿若真被定罪谋反,不仅会动摇军心,更会让曹魏内部人心惶惶。更何况,司马懿家族势力庞大,贸然处置,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曹大将军,事到如今,你还在为司马懿辩解!”董寻反驳道,“逃兵亲眼所见,昭公子本已占据上风,却突然被蜀军反包围,若非司马懿暗中作祟,蜀军怎会如此精准地掌握我军动向?此等反常之事,除了他归降蜀汉,还能有其他解释吗?”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之上乱作一团。曹芳看着下方争吵的官员,只觉得头痛欲裂。他年幼登基,虽已亲政,但根基未稳,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决断。他看向太尉蒋济,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建议,可蒋济也是面露难色,沉吟不语。
此刻的曹魏朝堂,因司马懿父子被俘之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猜忌与疑虑如同毒藤,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而远在天水的司马懿父子,对此一无所知。
与此同时,蜀汉中军大帐内,庞统正手持一份密报,眉头微蹙。帐外寒风呼啸,吹动帐帘猎猎作响,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思绪。
密报是从荆州传来的,上面详细说明了东吴近期的动向:孙权趁蜀汉北伐、无暇南顾之际,派遣大量官员前往荆州各地,安抚百姓,收拢民心,甚至暗中联络荆州士族,企图将荆州彻底纳入东吴版图。
“孙权倒是会趁虚而入。”庞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将密报放在案几上。他原本的战略部署中,荆州地处要冲,四面受敌,且与蜀汉核心统治区域相隔较远,管理难度极大,因此并未将其列为必争之地。可如今,荆州百姓对蜀汉心怀眷恋,多年来蜀汉在荆州推行的仁政早已深入人心,若是让孙权轻易收服荆州民心,日后必成大患。
“军师,东吴动作迅速,如今荆州南部数县的百姓已有不少归顺东吴,若是再不采取行动,恐怕荆州就真的要落入孙权之手了。”参军马良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庞统点点头,目光深邃:“荆州百姓对我蜀汉有感情,这是我们的优势。孙权想要收服民心,哪有那么容易。”他沉思片刻,继续说道,“传我将令,命关羽之子关兴率领五千兵马,即刻启程前往荆州,协助当地官员安抚百姓,揭露东吴的虚伪面目。同时,命人携带粮草、布匹前往荆州,救济贫苦百姓,让他们知道,我蜀汉从未忘记他们。”
“另外,”庞统补充道,“密令赵广的情报组,密切监视东吴在荆州的一举一动,及时传递消息。若东吴有任何异动,允许关兴相机行事,务必阻止孙权的图谋。”
马良领命而去,帐内恢复了平静。庞统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荆州的位置上。荆州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蜀汉与东吴之间的缓冲地带,若是被东吴彻底掌控,蜀汉日后北伐,必将腹背受敌。他绝不能让孙权的图谋得逞。
想到这里,庞统的目光又转向天水的方向。司马懿父子被俘,曹魏朝堂大乱,这无疑是蜀汉北伐的绝佳时机。而荆州的局势,又让他不得不分心应对。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庞统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
他相信,只要蜀汉上下一心,运筹帷幄,不仅能保住荆州民心,更能乘胜追击,攻克更多城池,一步步实现北伐大业,恢复汉室江山。而此刻被关押在天水牢房中的司马懿父子,或许还不知道,他们的被俘,不仅引发了曹魏朝堂的动荡,更让蜀汉在北伐与荆州的双线布局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
牢房中的司马懿仍在暗中观察,司马昭依旧在为细作之事耿耿于怀;洛阳的曹芳还在为如何处置司马懿家族而犹豫不决,东吴的孙权则在荆州步步紧逼。一场围绕着天水被俘、荆州归属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庞统,正站在这风云变幻的棋局中心,从容不迫地落子布局,掌控着局势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