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175章 岁寒知松柏

第175章 岁寒知松柏(1 / 2)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京城笼罩在一片辞旧迎新的忙碌气氛中。

“蕙质堂”却比平日更添了几分肃穆。炭盆烧得旺旺的,驱散了窗棂透进的寒气,十几个女子围坐在书案旁,屏息凝神。

今日是《织造辑要》初稿的第一次合议——

崔文茵坐在角落,面前摊开着算学部分的手稿,她纤细的手指偶尔在纸上快速演算,修正某个不够精确的数据。

周静婉则负责纹样图录,她将自己关在屋里反复临摹修改了数日的缠枝芙蓉图,此刻正小心地呈上,脸颊因紧张而微红。

就连平日里主要负责庶务的秀珠,也根据多年经验,对织机调试保养的章节提出了几条实在的补充。

沈清辞坐在上首,听着严女官逐字逐句地诵读文稿,时而颔首,时而提出疑问。

她的目光掠过那一张张专注而认真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这些女子,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经历,此刻却为了同一件事凝聚在一起,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这本身,就是无声的宣言。

“东家,”严女官读完一章节,抬头道,“老身以为,此《辑要》不仅在于传技,更在于明理。是否可在每篇篇末,附上一二前代贤媛凭借才智立身、或凭借技艺泽被乡里的轶事,以为勉励?”

沈清辞眼中一亮:“严姑姑此议甚好。学问技艺是筋骨,精神气韵则是血肉。便如此定下。”

窗外天色渐暗,雪光映得屋内愈发亮堂。

当最后一项议题商讨完毕,众人皆有种酣畅淋漓的疲惫与满足。

周静婉看着自己那幅被采纳、并将在《辑要》中留名的芙蓉图,指尖微微发颤,一种从未有过的源于自身创造的价值感,在她心中悄然扎根。

腊月二十八,宫中赏赐的年礼送到了承恩侯府旧邸,如今沈清辞独居的宅院。

除了惯例的绸缎、宫花,竟还有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以及一句口谕:“皇后娘娘念尔编书育才,用心颇苦,特赐此物,以期精进。”

这份赏赐,比之前的更加意味深长。

它不再仅仅是对于“贡品”的嘉奖,而是直接肯定了沈清辞“编书育才”的行为。

消息不胫而走,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那些原本对“蕙质堂”和沈清辞持观望甚至非议态度的人,不得不再次重新评估。

皇后娘娘的态度,无疑给这股悄然兴起的力量,加上了一道若有若无的护身符。

与此同时,滁州的崔先生也托人捎来了家书和一小包滁州特产的山楂。

信中,他欣喜地告知,文茵寄回的家信和零星的学习笔记,在滁州几个相交好的读书人小圈子里传阅后,竟引起了一番小小的讨论。

有人不以为然,却也有一位开明的老秀才感叹:“女子若皆能如此明理通技,于家门,于乡梓,未必不是福祉。”

年三十夜,雪停了,一轮清冷的冬月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