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170章 九重天阙隐惊雷

第170章 九重天阙隐惊雷(1 / 2)

京兆府公堂上的大获全胜,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余波层层荡开,其影响远超一场诉讼的胜负本身。

“金缕记”与沈清辞的名字,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强势姿态,撞入了大盛朝权力核心的视野。

紫宸殿内,香炉袅袅升腾着龙涎香的清贵气息。

皇帝萧琰批阅奏章的朱笔微微一顿,目光落在御案一角堆放着的几份密报上,其中一份详细记述了京兆府那场诉讼的始末,以及市井间随之而来的舆论风向。

“承恩侯府那个女儿……沈清辞?”

皇帝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他抬眼看向侍立在下首的萧景珩,“老五,朕听闻,此女与你颇有往来?”

萧景珩心头一凛,面上却从容不迫,躬身回道:“回父皇,儿臣确与沈氏有接触。此女于商事一道颇有奇才,其所创‘金缕记’,工艺精湛,经营得法,更难得的是立下规章,扶助同业女子,在京中颇得口碑。前次宫中采办的‘云锦’,便是出自其工坊。儿臣以为,此等善于经营、又能惠及民生的商贾,朝廷亦当有所关注。”

他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过度赞扬,言语间将沈清辞定位为一个有才能、讲规矩、对朝廷有用的商人,同时点出宫中亦用其物。

皇帝不置可否,指尖敲了敲那份密报:“奇才是奇才,却也忒能惹风波。一介女流,搅动京兆府衙,引得物议沸腾,这岂是安分之道?”

话语中带着一丝帝王固有的对超出掌控之事物的本能审视与不喜。

萧景珩深知父皇多疑,谨慎措辞:“父皇明鉴,此番风波,实乃小人构陷在先,沈氏不过是依律自保,证据确凿,方得官府明断。若因其是女子便忍气吞声,反倒显得律法不公。其行事虽不同于寻常闺秀,却始终在法度规矩之内,未曾逾越。”

皇帝沉默片刻,复又拿起朱笔,淡淡道:“朕知道了。一个女子,能于商贾之事做出如此局面,也算难得。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让她好自为之,莫要行差踏错。”

萧景珩恭敬应下,心中却明白,父皇终究是将“沈清辞”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这份“记挂”,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皇帝的态度,如同风向标,迅速被各方势力捕捉解读。

那些原本就对“金缕记”和沈清辞抱有敌意的守旧派,见皇帝并未因此事而震怒,反而隐隐有“知道了”、“不算坏事”的意味,顿感棘手。

他们意识到,简单的污蔑和诉讼,恐怕已难以撼动此人。

一些更为老谋深算者,开始重新评估沈清辞的价值,以及她与五皇子绑定的深度,考虑是否要调整策略,是继续打压,还是……尝试拉拢?

毕竟,那庞大的商业利益和潜在的影响力,着实令人心动。

而与萧景珩交好或中立的官员,则从中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一个能得到皇帝“不算坏事”评价的女子,其背后代表的商业力量和新式管理理念,或许值得更深层次的合作。

已有嗅觉灵敏者,开始通过家眷或幕僚,尝试与“金缕记”或“蕙质堂”接触,探寻在工坊建设、物资采买乃至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