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品鉴雅集”如期在“蕙质堂”举办。宓瑶并未亲自出面主持,而是将舞台完全交给了秀珠与几位口才便给、技艺精湛的女先生。
她们从容不迫地向来宾展示“云锦系列”的惊人工艺,解析其文化内涵,并对比讲解普通锦缎与顶级织品的区别。
来宾们亲眼目睹那巧夺天工的织锦,亲手触摸那细腻如肤的质感,再听闻那些深入浅出的讲解,无不叹服。
许多原本受流言影响的官家夫人,疑虑顿消,转而成为“金缕记”最坚定的拥趸。
雅集之后,“金缕记”不仅“云锦系列”被预订一空,连带其他货品的销量也大幅回升。
而宫中专供那边,柳司制顶住压力,坚持将“金缕记”新出的“云锦系列”样本呈送宫内。
太后与几位品位高雅的妃嫔见了,爱不释手,对其技艺赞不绝口。
皇帝虽未明确表态,但内廷采办官员的风向却悄然转变,不再刻意回避“金缕记”,甚至主动询问起新品的进度。
价格战未能拖垮“金缕记”,流言在实物的对比下不攻自破,宫中的认可更是给了同盟极大的信心。
经此一役,“锦绣同盟”不仅未被打压下去,反而名声更响,根基更稳。
那些原本观望甚至加入打压的势力,见其如此顽强,也开始重新评估这股新兴力量。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场风波中,以秀珠为代表的一批女性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
她们独当一面,应对自如,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与韧性。
宓瑶适时放权,将“金缕记”的日常运营、同盟的部分对外联络事务逐步交予她们处理,自己则退居幕后,专注于更宏观的战略规划与人才培养。
秋日的阳光透过“蕙质堂”的窗棂,洒在正在埋头编写新的《织造进阶教程》的宓瑶身上。
萧景珩悄然走入,将一杯温热的参茶放在她手边。
“外面风雨已歇?”他轻声问,眼中带着了然与赞许。
宓瑶搁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微微一笑:“风雨从未停歇,只是我们已学会了在雨中行走,甚至……借雨育秧。”
她望向窗外庭院中正在热烈讨论技艺的学员们,“你看,她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得多。经此一事,同盟的筋骨反而更强健了。”
萧景珩凝视着她沉静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
她已不再是需要他时刻庇护的柔嫩花朵,而是能为自己,为更多人撑起一片天的乔木。
“瑶儿,”他握住她的手,“你的‘商业帝国’,已初具气象。更可贵的是,你让无数女子看到了,凭借自身力量,亦可顶天立地。”
宓瑶回握住他,目光温暖而坚定:“这非我一人之功,是无数姐妹同心协力之果。帝国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织就的,是一个更多元、更公平、让女子才华得以施展的……新世界图景。”
凤鸣已响,其声清越,穿透云霄,必将震动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