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同盟”的风波虽暂告一段落,但沈清辞深知,一时的胜利尚不足以撼动根深蒂固的传统格局。
要想让这股女性力量真正立足,必须在“精、新、雅”之外,建立起更稳固的根基——一套属于自己的公正且可持续的运作体系。
“蕙质堂”的议事厅内,气氛不同于往日的轻松。
长桌上铺开了数卷白麻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条款。
沈清辞端坐主位,两侧是秀珠、几位核心女掌柜,以及一位特意请来的与“金缕记”有长期合作品行端方的老账房先生。
“以往,我等行事多凭默契与情谊,然同盟日益壮大,人员繁杂,事务繁多,若无明文规章,恐生内耗,亦难御外侮。”
沈清辞开门见山,声音清晰而沉稳,“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为我‘锦绣同盟’,订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
她提出的构想,等级评定标准。依据技艺水平、作品复杂度、创新性等,将织工、绣娘、画师等分为数级,每级对应不同的工钱基准与资源倾斜,鼓励精进。
质量检验规范。明确各类织品的经纬密度、色牢度、图案精度等具体指标,设立独立于生产环节的质检组,不合格者不得流入市场,维护“金缕记”品牌声誉。
以及创新保护条例。凡有新花样、新技法问世,需在同盟内部登记备案,在一定期限内,他人不得擅自模仿用于牟利,保护创作者的积极性与权益。
还有互助基金章程。明确基金的来源、使用条件、审批流程,确保公平透明。
当然,也包括争议调解机制。设立由核心成员与德高望重者组成的仲裁会,负责处理同盟内部纠纷,避免因私废公。
这些条款,许多闻所未闻,尤其是对习惯了凭经验、讲人情世故的众人而言,无疑是一次观念的冲击。
老账房先生捻着胡须,眼中露出惊异与赞赏。
秀珠等人则认真聆听,时而提问,时而沉思。
“规矩立下,便要人人遵守,无分亲疏。”
沈清辞目光扫过众人,“初时或觉束缚,长久来看,却是保护每一位用心做事之人的铠甲。唯有内部井然有序,方能一致对外,行稳致远。”
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反复修改,一部厚厚的《锦绣同盟章程》初稿终于拟定。
沈清辞命人抄录多份,分发至各成员手中,要求熟读并提出最后意见。
此举在同盟内部引起不小震动,有人觉得繁琐,但更多明事理者,尤其是那些曾因无凭无据吃过亏的,深感此举的必要与远见。
章程推行之初,难免遇到阻力。
一位与柳嬷嬷有些远亲关系的妇人,自恃资历,其作品在质检中被查出经纬不均,被判为次品,不得以“金缕记”名义出售。
妇人不满,闹到沈清辞面前,哭诉规矩无情。
沈清辞耐心听她诉完委屈,命人取来合格品与她的次品放在一起对比,温言道:“婶子请看,这经纬不均,看似小事,制成衣裳便易变形走样。‘金缕记’三字,代表的是顶尖工艺与信誉。今日若为您破例,明日他人亦可效仿,长此以往,我等立足之本何在?同盟信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