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除了问候,还提及江临在辩论后,竟私下寻到“巧艺切磋会”,没有挑衅,只是沉默地旁听了数次讲习,偶尔会提出一些颇具深度的问题,态度虽仍显倨傲,但似乎……有所触动。
陈匠人不知该如何对待此人,特来请示。
宓瑶看完信,默然片刻。她提笔回信,只写了寥寥数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若其心向学,循规蹈矩,不必拒之门外。知行能否合一,且观后效。”
她放下笔,心中并无多少波澜。与江临的遭遇,是她必须跨越的心劫;而如何对待一个可能幡然醒悟的“江临”,则是她修为的体现。
她批判的是那种僵化偏执的思想,而非某个具体的人。
若有人愿意睁开眼去看真实的世界,她乐于见到这种转变。
半月期限将至,专项小组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宓瑶带领匠师们,成功找到了针对几种关键色系色牢度问题的有效改良方案,不仅提升了耐光耐汗性能,甚至在某些颜色的鲜艳度和层次感上还有所超越。
她亲自撰写了条理清晰,数据翔实的奏报,并附上对比鲜明的样本,准备呈送织染局。
然而,就在奏报即将送出的前夜,革新司的库房竟莫名失火,虽被值守人员及时发现扑灭,未造成重大损失,但部分重要的实验记录和预备呈送的样本却有被翻动和水渍浸染的痕迹。
显然,有人不想让这份奏报顺利呈递,甚至想制造事端。
司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王主使面色铁青,下令彻查。宓瑶站在略有狼藉的库房中,看着那些浸水的记录,神色冷肃。
她并未慌乱,只是吩咐下属:“将备份的记录和样本立刻整理好。奏报,明日照常递送。”
萧景珩闻讯赶来,眼底寒意森然:“看来,有人是狗急跳墙了。此事我定会追查到底。”
宓瑶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殿下,此刻追查元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此事影响明日奏报的呈递。我们的成果,才是对幕后之人最有力的回击。至于这些魑魅魍魉的手段,”
她微微扬起下巴,目光清冽如刀,“只会让我更确信,我们所行之路,是对的。”
她想起自己曾是“铁骨铮铮”时,也曾习惯于用最恶意的揣度去攻击异见者。
如今身份对调,她才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躲在暗处见不得光的手段,是何等的虚弱与可悲!
真正的力量,源于光明正大的创造与实证。
次日,宓瑶的奏报如期呈送。
织染局的官员在查验过清晰的对比数据和实物样本后,亦是无话可说。
宫中很快传来消息,对革新司的工作表示认可,并要求尽快将新标准推行于贡品织造。
危机再次化解。革新司内,众人对这位年轻的女监事更是心悦诚服。
风波过后,宓瑶独自在值房内,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
她轻轻抚摸着日益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活力。
“宝宝,”她低声自语,仿佛在与未来的孩子对话,“这世间或许总有阴影,但只要我们心向光明,步履不停,便能将阴影踩在脚下。娘亲会让你看到一个……努力在变好的世界。”
她的身影在夕阳余晖中,被拉得悠长而坚定。淬火成钢,砺砺初心。
直面过最深暗的“镜中孽”,她手中的灯火,愈发清明而温暖,足以照亮前路,亦能温暖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