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果然在锦云坊内引起了不小震动。
尤其是那些女织工,更是惊喜交加。她们大多地位低下,终日辛劳却难得学习提升的机会。
如今竟能有机会系统学习新技艺,还是由鼎鼎大名的“宓大家”亲自教导,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报名者踊跃异常。
第一期“技习班”开班那日,小小的讲堂内坐满了二十余名眼神热切的女工。
她们年龄不一,手上大多布满了劳作的薄茧,神情紧张又兴奋。
宓瑶站在前面,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拿起一个梭子,开始讲解新织机投梭力道的控制要点。
她的语言朴实无华,却直指关键,配合着简易的图示和实物操作,清晰明了。
女工们听得如饥似渴,不时有人鼓起勇气提问,宓瑶皆耐心解答。
课堂气氛从一开始的拘谨,逐渐变得活跃起来。
下课后,一位年纪稍长的女工激动地拉着同伴的手,眼圈发红:“俺织了二十年的布,从没人跟俺讲得这么明白过!宓大家真是菩萨心肠!”
另一个年轻姑娘则兴奋道:“学会了这个,以后是不是也能像宓大家一样厉害?”
或许她们永远成不了“宓大家”,但这一点知识的火花,却可能点亮她们原本黯淡的人生,给予她们一丝改变命运的微末希望。
宓瑶站在廊下,看着她们雀跃而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充实感。这感觉,远比织出最华美的锦缎,获得贵人赞誉,更让她感到平静和满足。
她忽然有些明白了,为何当初“陆铮”会沉迷于网络上的影响力,那种掌控话语、被人关注的感觉确实令人沉醉。
但那种影响力是虚浮的,建立在煽动和对立之上,如同沙上之塔。
而此刻,她感受到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建设性的力量。
通过传授知识,通过创造价值,她正在一点点地改变着周围具体的人的命运,也在悄然改变着这个时代对女性能力的认知边界。
这种力量,来得更为缓慢,却更加坚实,更加深入人心。
风波并未完全平息,争议依旧存在。
但宓瑶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名动京城带来的,不仅是烦恼,更是一个被放大无数倍的话语平台。
如何利用这个平台,不再仅仅是自保,而是去播撒更多的星火,去践行她曾经嗤之以鼻,如今却深以为然的“真正的价值”。
她转身走回工坊,那里,还有改进到一半的挑花装置等着她。
窗外,阳光正好,梅花已谢,枝头悄然萌发出嫩绿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