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投石(2 / 2)

想必他就是“锦云坊”的东家,苏鸣。

苏鸣仿佛没听到那人的抱怨,缓缓放下茶盏,开口道:“皇家采买,既是机遇,也是风险。工艺难度、工期压力尚在其次,最紧要的是,绝不能出丝毫差错。一丝一线的瑕疵,都可能招来祸端。”

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原本有些喧闹的雅间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气氛变得有些凝重。

沈清辞心中了然。

京中巨变,风声鹤唳,连远在江南的商贾们都感受到了压力,行事愈发谨慎。

接着,众人又讨论起生丝供应的问题。

钱塘本地的丝质量上乘,但产量有限,需从外地购入。

而今年湖州一带蚕汛不佳,优质生丝价格飞涨,且货源紧张。

“若是能找到稳定优质的丝源,哪怕价格高上一成,这皇家采买的订单,也敢搏上一搏了。”有人叹息道。

萧景珩此时才微笑着插话,语气圆滑:“诸位东家都是行家里手,难题自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秦某不才,近日倒是听说川蜀一带新出一批‘冰蚕丝’,质地柔韧,光泽尤胜湖丝,只是路途遥远,运输不易……”

他看似随意地提供了一条信息,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话题又转向了川丝运输和成本核算上。

沈清辞默默听着,心中飞速分析。

皇家采买的压力、工艺的难题、原材料的短缺、同行间的猜忌与潜在合作需求……

这就是江南织造业的现状。

危机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她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位苏鸣东家身上。

他始终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能切中要害,显然在场众人对他颇为忌惮又隐隐依赖。

锦云坊,实力可见一斑。

聚会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散。

回程的马车上,萧景珩闭目养神,并未询问沈清辞的收获。

沈清辞也沉默着,脑中反复回放着那些对话、表情、未尽的言语……

忽然,她轻声开口,仿佛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萧景珩听:“若有一种织机,能比现有机杼效率提升三成,且更易操作,可大幅降低‘流光缎’此类复杂锦缎的织造工时和废品率……不知能否解燃眉之急?”

萧景珩倏地睁开眼,锐利的目光直射向她!

马车内一片寂静,只剩下车轮碾过路面的辚辚声。

沈清辞垂着眼帘,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

她知道,她投出的这颗石子,终于激起了涟漪。

金蝉脱壳,并非一味隐藏。

有时,也需要适时地、谨慎地,露出一点足以引人注目、却又不会暴露本体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