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故意说得模糊,既传递了信息,又保持了矜持和神秘感,将解读的主动权交给对方。
这一次,萧景珩的回应不再是召见,而是一份“回礼”。
几日后,柳嬷嬷从周掌柜那里带回一个沉重的书匣。
里面并非金银,而是整整一套市面上极难寻到的、前朝算术大家的孤本刻印集!
附带一张素笺,上书:“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小姐慧心,解我友人燃眉之急。此物或可助小姐更进一步。珩。”
他果然立刻明白了那纸条的价值,并迅速将其利用,解了苏翰林之困!
而他回赠的礼物,更是精准地投其所好——正是沈清辞目前最需要的、更深度的知识来源!
这份心思缜密、投桃报李的作风,让沈清辞心情复杂。
他尊重她的智慧,认可她的价值,并以一种极其得体的方式给予回报,这让她的警惕心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丝微妙的被欣赏感和满足感所侵蚀。
然而,这和谐之下,观念的差异也悄然浮现。
在随后一次通过周掌柜转递的简短通信中,萧景珩似乎无意间提及处理“锦绣阁”的手段:“……区区商贾,略施薄惩,以儆效尤即可,无需耗费过多心神……”
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视众生如蝼蚁的漠然。
他关心的是结果和效率,至于“锦绣阁”东家之后是否会报复更弱小的商人,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这种属于上位者的冷酷,让沈清辞感到一丝不适。
她不禁想起小蝶,想起那些在权力面前无力挣扎的微小个体。
她提笔回信时,在讨论完正事后,鬼使神差地多加了一句:“……风熄野火,固然爽利,然火星溅落,或引燃它处枯草。须臾不敢或忘,终是百姓生计。”
她试图委婉地表达,在解决麻烦时,也应尽量顾及更底层之人的生计。
萧景珩的回信很快,却只有一句话:“小姐仁心。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妇人之仁,恐误大事。”
“妇人之仁”!
四个字,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刚刚建立起的那点默契和欣赏。
沈清辞捏着信纸,指尖微微发白。
她清楚地感受到了两人之间那深不见底的鸿沟——不仅仅是权力地位,更是根本理念和视角的差异。
他欣赏她的“慧心”,却轻视她的“仁心”。
在他眼中,或许效率、大局、最终目标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的“微小”代价可以忽略不计。
一种混合着失望、愤怒和无力感的情绪在她心中蔓延。
盟友? 是的,他们因利益和各自的能力而暂时结盟。
爱人?绝无可能。不仅因为她不敢,更因为理念的根本不同。
那丝因欣赏而生的微妙悸动,迅速冷却下来。
她再次清醒地认识到,与萧景珩的关系,必须保持在纯粹的利益交换和智力合作层面,绝不能掺杂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而,尽管理念相左,同盟却已无法轻易脱离。
她需要他的庇护和资源,他似乎也看重她的独特能力。
这条合作之路,注定将伴随着不断的张力、试探、磨合与碰撞。
沈清辞收起那套珍贵的算术孤本,也将那点刚刚萌芽便迅速枯萎的情愫,深深埋藏。
前路漫漫,她需更加谨慎,既要借力前行,更要守住本心。
智珠已投,波澜渐起,而这,仅仅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