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侯府高墙内的沈清辞,一夜无眠。
指间仿佛还残留着那玄铁令牌冰凉的触感,耳畔回响着萧景珩低沉而笃定的声音。
“盟友”二字,重若千钧,意味着她已半只脚踏入了一个更深不可测、更危险,却也可能更广阔的世界。
翌日,她强压下纷乱的心绪,首先通过柳嬷嬷,向陈娘子传递了隐晦的警示,让她近日务必谨慎,留意“锦绣阁”的动静,但并未提及已寻求外援。
她需要亲眼验证,萧景珩的承诺是否真的如此迅捷有效。
验证来得快得惊人。
不过两三日功夫,陈娘子那边便悄悄递来消息,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和后怕:
原本气势汹汹、联合了几家商铺打算挤压她生意、甚至扬言要让她在京城待不下去的“锦绣阁”东家,竟突然态度大变!
不仅主动撤回了所有刁难,其掌柜还亲自上门赔礼道歉,言语间极为恭敬,甚至透露出希望以后能“合作共赢”的意思。
一场眼看就要降临的灭顶之灾,竟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柳嬷嬷转述时,手都在发抖:“小姐……那位萧公子……真是……真是手眼通天啊!”
沈清辞听完,沉默良久。
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的同时,却涌起一股更深的寒意。
萧景珩的能量,远超出她的预估。
解决这样一场商业纠纷,对他而言似乎只是举手之劳,轻描淡写至极。
这种绝对的力量差距,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这同盟中的脆弱位置。
他兑现了承诺,现在,轮到她了。
她不能只享受庇护而不付出。
盟友关系需要价值对等才能维持。
她必须展现出自己的用处。
机会很快来了。
几日后的雅集上,那位苏小姐忧心忡忡地提及一桩烦心事:
其父苏翰林近日奉命整理勘误一批前朝典籍,其中涉及大量算学、水利方面的图表,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且多有错漏。翰林院中几位擅长此道的老先生皆束手无策,进度极其缓慢,苏翰林因此承受了不小压力,连日愁眉不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沈清辞心中一动。
算学、水利图表?
这似乎触及了她的知识盲区,但……
《百工辑要》中确有少量涉及测量、计算的篇章,更重要的是,她拥有超越时代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雅集结束后,她立刻闭门翻阅《百工辑要》,并结合自己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试图理解那些古代图表的内在规律。
她发现,许多错误并非无迹可寻,往往符合常见的抄写或刻印失误模式。
她尝试着用表格对比、图形还原、逆向推导等方法,竟真的成功复原、勘误了几处疑难之处!
她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她能提供给萧景珩的第一次“回报”。
苏翰林的事虽看似只是文牍工作,但若能解决,必能赢得苏翰林的好感,更重要的是,她能借此向萧景珩展示一种独特的能力——
一种超越时代的知识处理和信息复原能力,这远比提供一件具体物品或一条情报更有战略价值。
她没有选择直接联络萧景珩,而是采取了一种更迂回的方式。
她将几处最关键的勘误结论和推导思路,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将其夹在一本无关的诗集中,让柳嬷嬷再次前往知味斋,交给周掌柜,只说:“小姐近日研读诗书,偶有所得,录于纸上,或对居士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