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71章 巧思破障探丹色,火候精微见真章

第71章 巧思破障探丹色,火候精微见真章(1 / 2)

“尝胆”之志已定,沈清辞并未急于求成。

她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个能充分发挥她知识优势、又便于在深宅大院中隐蔽进行、且市场价值较高的项目。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最初尝试过的——胭脂水粉。

这一次,不再是简单地改良一两个配方,而是意图系统性地提升其品质和稳定性,打造出真正超越市面水平的精品,作为她“知识资本”转化的第一块基石。

目标明确——解决之前困扰她的色泽融合度不足和易脱色两大难题。

她摒除杂念,如同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开始规划她的“实验”。

第一步,是理论回溯与分析。

她结合《百工辑要》中关于矿物颜料、植物染料提取的记载,努力回忆前世零星学过的化学知识——

关于色素分子、关于ph值对颜色的影响、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关于胶体的稳定性……

这些术语在古代无法使用,但其背后的原理,或许能指引方向。

她推断,色泽融合问题可能与不同色料的颗粒度、酸碱性兼容性有关;而易脱色,则可能与粘合剂的选择、固色工艺的不足有关。

第二步,是材料准备与工具改良。

她让柳嬷嬷通过不同渠道,悄悄购入了多种品质的胭脂虫粉、紫茉莉籽、红蓝花、朱砂、以及明矾、碱水、茶油、蜂蜡等各种可能的原料和辅料。

甚至设法弄来了一小套炼丹师用的极小的铜制提纯器皿和几个透明度较好的琉璃瓶,用于观察反应。

没有精确的计量工具,她便以“钱”、“分”为单位,自制了简陋的小勺和天平。

没有温度计,她只能依靠观察蒸汽大小、油面波动等经验来判断“文火”、“武火”。

实践摸索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第一次尝试优化萃取工艺,因火候稍过,一锅珍贵的红蓝花汁液瞬间焦糊,前功尽弃。

第二次调整不同色料的研磨细度,因混合不均匀,得出的颜色斑驳不堪,甚至不如市卖品。

第三次试验新的粘合剂配方,要么过于黏腻,要么根本无法成型……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消耗了大量的材料和心力。

柳嬷嬷看着都心疼,却见小姐毫不气馁,每次失败后都凝神沉思,在纸上记录下步骤、现象和可能的原因,然后调整方案,再次尝试。

沈清辞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的实验室,那种通过思考和实验解决问题的纯粹感,让她暂时忘却了身边的险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