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的回信如同一石入水,在沈清辞心中漾开层层波澜。
他那毫不掩饰的赞赏和“奇女子”的评价,既让她生出一种被认可的微妙的成就感,也让她警惕的弦绷得更紧。
赞誉背后,往往是更深的探究和更高的期望。
她深知,自己如同在走钢丝,下一步需更加谨慎。
她并未立刻回信。
一方面是需要时间思考如何应对这升温的交流,另一方面,她也忙于自己的“生计大计”——
改进胭脂配方遇到了瓶颈,几种花瓣的色泽融合总是不够理想。
她整日泡在小厨房隔壁腾出的一间杂物房里,对着瓶瓶罐罐试验,衣裙上都沾染了淡淡的花草和矿物气息。
几日后的一个傍晚,她正对着一碗调配失败、颜色晦暗的胭脂膏发愁,初雪又来了,这次手中除了信笺,还多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锦盒。
“小姐,萧公子的人送来的。说是见小姐雅好读书,偶得一方旧砚,放着也是蒙尘,赠予小姐,或许更能物尽其用。”
初雪的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惊奇和一点点暧昧的揣测。
年轻公子赠送闺阁小姐笔墨之物,这意味可不同寻常。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赠礼?这试探又进了一步。
她先接过信。信中对前次讨论的土地流民问题并未再多言,似乎默契地翻过了那一页,转而提起另一件事:
“近日京中有一趣闻,或博小姐一哂。城南有富商王氏,欲开一新绸缎庄,然选址左右,已有‘锦绣坊’与‘云裳阁’两家老字号,竞争激烈。王氏苦思破局之法,曾欲以低价压人,却遭两家联合抵制,反损声誉。又欲攀附权贵,借势逼人,然终非长久,且易授人以柄。景珩偶闻此事,忽发奇想,若易地而处,当以何策破此僵局?素知小姐思虑清奇,不拘一格,故冒昧请教。闲时游戏耳,小姐无需挂怀。”
沈清辞看完,眸光微动。
商业竞争策略?
这话题看似比讨论王朝兴衰安全许多,实则同样考验人的眼界和思维。
萧景珩不再问她“是什么”,而是开始问“怎么办”,考验她的实际解决问题和策略谋划的能力。
并且,他特意强调了“不拘一格”,似乎在鼓励她跳出这个时代的常规思维。
这既是一个考题,也是一个机会。
一个展现她真正“价值”的机会。
商业策略,恰恰是她作为现代人,尤其是见过无数商业模式和营销案例的博主,可能最具优势的领域之一。
利用之心再次占据上风。
她需要让他看到,她的价值不仅仅是“清奇”的见解,更是能落地的“智慧”。
她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提笔写道:
“公子所询,确有趣。小女子愚见,低价竞逐如饮鸩止渴,权贵压人似火中取栗,皆非上策。岂不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氏为何定要卖与锦绣、云裳相同之物?何不另辟蹊径?”
她提出三个方向: 其一,“细分客群”:锦绣、云裳主打传统华贵,王氏或可专攻“新巧雅致”,吸引年轻贵女、文人清客。可推出限量定制、独特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