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47章 尺素再传辩兴衰,智谋初显引瞩目

第47章 尺素再传辩兴衰,智谋初显引瞩目(2 / 2)

她既想利用这个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吸引这个潜在盟友的注意,也想真正地,畅快淋漓地“说”点什么。

她在房中踱步,脑中飞速思考。如何既能展现见解,又不至于太过骇人?

她不能提什么“土地革命”、“公有制”,那是自寻死路。

她需要在这个时代的框架内,提出一些看似“改良”、实则蕴含更先进思路的建议。

良久,她再次走到书案前,铺纸研墨。

首先,她谦逊地表示“小女子鄙见,安敢妄议朝政”,但出于对公子垂询的尊重,姑且“略陈管见,聊博一哂”。

对于土地兼并,她并未直接否定土地私有,而是引用孟子“仁政必自经界始”的观点,强调“清丈田亩,核实赋税”的重要性。

提出可尝试“限田”和“抑制土地投献”,并提及可探索“屯田”以安置部分流民。

对于流民问题,她提出“以工代赈”的思路,而非单纯发放救济。

同时强调“轻徭薄赋”、“鼓励垦荒”。

对于国库空虚,她谨慎地提到“开源节流”。

节流即削减不必要的皇室和官僚开支。开源则提出“改良税制,扩大税基”,甚至胆大地模糊提及“海外贸易或有巨利可图”。

最后,她总结道,这一切皆需“上有明君,下有清吏”,否则再好的策略也是空谈。

并将问题轻轻抛回:“然知易行难,积重难返,公子所言极是。不知公子于《山河舆图志》中,可曾见得海外诸国应对此类困局之奇策?”

她再次将超前的观点包装在古圣先贤的言论和模糊的“海外见闻”之中,既展现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又给自己留足了余地。

同时,不忘继续试探萧景珩那本“孤本”的虚实。

信写好后,她再次通过柳嬷嬷,用同样的方式送了出去。

这一次,等待回信的时间更短。

三日后,萧景珩的回信便到了。字数不多,却足以让沈清辞心惊。

“沈小姐大才!所言切中时弊,诸多见解,发人所未发,尤其‘以工代赈’、‘海外贸易’二策,虽实施艰难,却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深感触动。小姐诚乃……景珩平生仅见之奇女子。《山河舆图志》所载,远不及小姐胸中韬略万一。冒昧之处,万望海涵。日后若有疑难,恐还需叨扰清听,望勿推拒。景珩顿首。”

字里行间,那种探究和试探依旧存在,但已掩不住浓厚的惊奇、赞赏,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推崇?

沈清辞握着信纸,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态度明显的变化。

她成功了。她成功地引起了这位神秘权贵的极大兴趣,初步展示了自己的价值。

但与此同时,她也将自己置于了更明亮的聚光灯下。

萧景珩的赞赏,意味着他看到了她远超常人的价值,也意味着……

他可能会更加想知道,这价值的源头究竟何在。

警惕与利用,好奇与防备,这两种情绪在她心中交织得更加紧密。

一种基于智识的、跨越阶级和性别界限的吸引力,已在这隐秘的书信往来中悄然滋生,如同暗夜里悄然绽放的花,美丽,却也可能带刺。

她知道,这场危险的试探性游戏,她已经入局,并且,无法轻易抽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