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夫人的刁难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沈清辞因诗会成功而产生的些微波澜,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才名”之下暗藏的凶险。
她愈发谨慎,深居简出,对外界的邀约多以“身体不适”、“潜心静修”为由推拒,努力将那份突如其来的关注度降温。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柳嬷嬷从外面采买回来,神色有些慌张,又带着几分神秘。
她屏退左右,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细长的、用普通油纸包裹着的物件。
“小姐,”柳嬷嬷压低声音,手有些抖,“刚才在街上,有个小乞儿突然撞了老奴一下,把这个塞进了老奴的篮子里,说是……说是有人给‘折梅小姐’的……”
折梅小姐?!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
瞬间接过那油纸包。
触手微沉,冰凉坚硬。
她迅速打开油纸。
里面并非她预想中的书信,而是一支崭新的、雕刻精美的黄杨木雕梅花簪。
木质细腻,纹理清晰,梅花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工艺极佳,却并非名贵材质,像是市面上手艺好的匠人所制,并无特殊标记。
这是什么意思? 沈清辞蹙眉。
萧景珩派人送来一支木簪?代替“折梅”的暗号?还是另有深意?
她仔细检查油纸,内外并无一字一句。她又拿起木簪,反复查看。
簪身光滑,并无刻字。
但在簪尾一处不易察觉的背面,她用指尖细细摩挲时,感觉到了一处极细微的、新刻上去的凹痕!
她立刻将簪子凑到灯下,调整角度仔细辨认。
那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刻痕,与那半块玉佩银边内的标记一模一样——
一道略深,一道略浅,交叉在一起,像一个简易的箭头或“入”字!
沈清辞的呼吸几乎停滞!
萧景珩怎么知道这个标记?
他见过那半块玉佩?
还是他本身就与这标记代表的含义有关?
无数个念头在她脑中炸开!
震惊、恐惧、疑惑、还有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探究欲交织在一起!
他不仅仅是在回应诗会风波,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我注意到你了,而且,我知道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包括你身上的秘密。
这是一种示威,也是一种……诱惑。
诱惑她踏入一个更深的、可能连接着原主秘密和更大阴谋的漩涡。
他到底是谁?目的何在?
巨大的危机感攫住了她。
与萧景珩接触,无异于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
她看着手中这支木簪和那个熟悉的刻痕。
拒绝的代价是什么?
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待在侯府这日渐收紧的牢笼里,等待不知何时会到来的、更不堪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