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轩诗会最终在一种微妙而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沈清辞那首“数雪”诗及其背后略显离经叛道的论调,成了毫无疑问的焦点。
离席之时,她能明显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变得复杂得多:有真心的赞赏,有好奇的探究,有难以掩饰的嫉妒,也有几分审视和计量。
安三小姐特意走过来,拉着她的手又夸赞了几句,还邀她日后多来往。
几位之前对她视若无睹的闺秀,也主动与她颔首示意。
那位出言赞赏她的老者,经人介绍才知是致仕多年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周老大人,清流文坛泰斗般的人物,他捻须对沈茂道:“沈侯爷好福气,令嫒灵秀聪慧,心思剔透,假以时日,必非池中之物啊!”
这话虽客气,分量却极重,听得沈茂脸上容光焕发,连声道“谬赞”,看向沈清辞的眼神里第一次带上了并非全然利用的、一丝真正的惊异与审视。
回府的马车里,气氛诡异。
沈月柔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一路上死死咬着唇,一句话也不说,偶尔瞟向沈清辞的眼神,像是淬了毒的刀子。
她处心积虑想让沈清辞出丑,结果却反而成全了她的名声!
这口气她如何咽得下!
王氏则面色复杂,看看沈清辞,又看看沈茂,欲言又止。
女儿出了风头,长了侯府脸面,她本该高兴,但这风头出得太过“别致”,完全超出了她的掌控范围。
沈茂倒是心情颇佳。
周老大人的一句话,比十首好诗都值钱。
他难得和颜悦色地对沈清辞道:“今日表现尚可,没丢侯府的脸面。日后还需戒骄戒躁,多向周老大人那样的贤达请教学习。”
话语间,已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突如其来的“才名”拓宽交际,或许能借此与清流文臣一脉搭上关系。
沈清辞垂首应“是”,心中却无半分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清明。
武器生效了。
她得到了关注,甚至得到了一点微弱的、来自父亲的“重视”。
但枷锁也更紧了。她被架得更高,未来一言一行都会被人拿着放大镜审视。
沈月柔的嫉恨,王氏的算计,以及外界那些不明意图的关注,都将接踵而至。
果然,回到侯府,风波才真正开始。
翌日,便陆续有其他府邸的拜帖和礼物送来,指名是给“沈大小姐”的。
有仰慕才学的,有邀请参加其他雅集的,甚至还有拐弯抹角打听婚配意向的!
王氏忙不迭地应付着,一边享受着侯府门庭若市的虚荣,一边又焦头烂额,生怕行差踏错。
沈月柔的院子则整日传来摔打东西和责骂丫鬟的声音。
她跑去向王氏哭诉,说沈清辞抢尽了她的风头,让她日后在京中闺秀圈中如何自处?
王氏被闹得头疼,只能一边安抚,一边心下对沈清辞也生出几分怨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