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顾家老宅庭院里那棵百年银杏的枝叶,洒下斑驳晃动的金光。这座位于城郊、带着民国风韵的老宅,平日只有顾言琛的祖父母和照料他们的佣人居住,今日却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起因是三个月前,顾言琛的祖父在一次晨练时不慎滑倒,虽然身体无大碍,但精神明显不如从前。病榻前,老人握着孙子的手,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喃喃道:“这院子……太久没热闹过了。你爸妈在国外,你也忙……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看到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吃顿饭。”
那句话,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扎在顾言琛心上。他想起自己在这里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得只能听见风声和蝉鸣的童年与少年时代。这座宅邸承载着顾家的历史,却也凝固了太多的寂静与疏离。
他不能再让这种疏离延续下去。
于是,一场名为“秋日家宴”的聚会,在顾言琛和沈清玥的精心策划下,悄然成形。他们不仅要让祖父母开心,更要借此机会,将这个因各自事业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员,重新凝聚在一起。
庭院里,长条餐桌铺着洁白的亚麻桌布,上面摆放着精致的瓷器和银质餐具。空气中弥漫着桂花清甜的香气,混合着厨房里飘出的、令人食指大动的食物暖香。
顾言琛的父亲顾怀远和母亲林静书,特意从瑞士的研究项目中抽身,提前一周回国。此刻,顾怀远正扶着精神矍铄了许多的祖父在庭院里慢慢散步,指着新移栽的几株金桂,低声交谈着。林静书则和沈清玥的母亲坐在藤架下,一边剥着新鲜的莲子,一边聊着孩子们的教育经,笑声不断。
沈清玥的父亲,一位儒雅的大学教授,正和顾言琛的祖母探讨着院子里几处石刻楹联的典故,相谈甚欢。
而这场家宴最鲜活灵动的色彩,则来自于孩子们。
已经出落成小小少女的顾念星和顾念玥,穿着同款不同色的中式小旗袍,像两只翩跹的蝴蝶,在庭院里穿梭。念星稳重些,正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碟刚出炉的荷花酥,分送给各位长辈。念玥则活泼好动,一会儿跑到曾祖父面前奶声奶气地背刚学的古诗,一会儿又腻在外婆身边,好奇地摸着外婆手腕上的玉镯。
顾言琛和沈清玥穿梭其中,时而为长辈添茶倒水,时而照看一下嬉戏的孩子。他们不需要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顾言琛会自然地接过沈清玥手中略显沉重的托盘,沈清玥则会在他与父亲交谈时,适时地递上一杯温热的茶。
“看着他们俩,”顾言琛的祖母拉着沈清玥母亲的手,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我这心里啊,就踏实。言琛这孩子,从小话少,心里装的事多,我们都担心他太独。现在好了,有清玥在身边,整个人都活泛了,这才像个家嘛。”
沈清玥的母亲温柔地笑着点头:“清玥也是,看着比以前更从容了。他们两个,是互相成就。”
夕阳西沉,将天边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时,家宴正式开始。长长的餐桌坐得满满当当,四世同堂,笑语喧阗。桌上摆的不是山珍海味,大多是顾言琛祖父母喜欢的家常菜,以及沈清玥父母家乡的风味,充满了用心与融合的意味。
顾言琛站起身,举起酒杯。他今日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针织衫,气质温和儒雅,褪去了所有星光,只是一个承欢膝下的孙辈,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爷爷,奶奶,爸,妈,”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所有长辈,最后与身旁的沈清玥温柔对视一眼,声音沉稳而清晰,“还有清玥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今天能来。”
庭院里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银杏叶的沙沙声。
“小时候,我总觉得这个院子很大,很安静。”顾言琛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回忆的怅然,但更多的是释然与温暖,“我在这里学会了很多东西,但也错过了很多。错过了更多承欢膝下的时光,错过了家人间更紧密的联结。”
他的祖父微微动容,祖母的眼眶有些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