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孤岛初成(2 / 2)

家庭教师是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神情古板的中年男人,姓周。周老师负责教授他超前的文化课,古文、数学、英语。祖父偶尔会亲自检查他的功课,用红笔在作业本上圈出错误,鲜红的印记像某种严厉的审判。他学得很快,几乎过目不忘,这让祖父严肃的脸上偶尔会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但没有人问他喜不喜欢,想不想学。

唯一的喘息,是每天饭后那半小时的散步。他可以在祖宅那个巨大的、略显荒芜的花园里自由活动。他最喜欢角落那棵年岁久远的梧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他会爬到树下一个不显眼的枝桠上坐着,那里是他的“秘密基地”。

从这个角度,他可以透过铁艺栏杆的缝隙,看到隔壁邻居家的一角。那家有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小男孩,经常在院子里疯跑,弄得满身泥土,他的母亲会追在后面,又气又笑地喊他回家洗澡。有时,也能听到更远处街道上,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

那些声音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热闹,鲜活,却与他无关。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像一个小小的观察者,一座漂浮在孤海上的岛屿,遥望着彼岸的灯火。

王妈是家里负责照顾他起居的保姆,心地善良,但沉默寡言。她会在天气转凉时,默默给他加上一件外套;会在他晚上看书太久时,端来一杯温热的牛奶。但她从不多话,也从不会像母亲那样拥抱他,或者问他“今天开不开心”。

物质上,他从未匮乏。他有最新款的学习机,有穿不完的昂贵童装,有吃不完的营养餐点。但情感上,这里是一片荒漠。祖父母的爱,是内敛的,是建立在“优秀”和“规矩”之上的。他必须成绩优异,行为得体,举止有度,才能换来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旦犯错,等待他的不是耐心的引导,而是冷冰冰的训诫和更加繁重的功课。

七岁生日那天,父母从美国寄回了一个巨大的包裹。里面是昂贵的遥控飞机、乐高模型、以及一套精美的百科全书。附带的卡片上,是打印的祝福语和父母各自的签名,工整,却毫无温度。

他拆开包装,看着那些令其他孩子艳羡的礼物,心里却空落落的。他宁愿要一张母亲手写的、字迹潦草的卡片,或者一次父亲笨拙的、面对面的生日祝福。

那天晚上,他抱着那个从未拆封的机器人模型——他从旧家带来的,母亲曾经和他一起玩过的那个——在阳台上坐了很久。夏夜的星空璀璨而遥远,每一颗星星都像一颗冰冷的钻石,固守着自己的轨道,彼此之间隔着光年的距离。

他忽然觉得,自己和那些星星很像。看起来闪闪发光,实际上又冷又孤独。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孤岛”的感觉,开始在他心里扎根,萌芽。他学会了将所有的情绪——困惑、委屈、渴望、甚至是偶尔涌起的、对父母一丝隐秘的怨恨——都深深地埋藏起来。他用沉默和优异的成绩,为自己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围墙。墙内,是他无人可以抵达的内心世界;墙外,是他必须符合期待的、循规蹈矩的生活。

他不再期待父母的电话(它们总是很短,而且充斥着询问学业的环节),也不再费力去讨好祖父母。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书本里,在那里,他可以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孤寂。

只是,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那个六岁夏天,父母转身离开的背影,和那扇沉重木门关上的“咔哒”声,总会清晰地回响在记忆深处,成为他“孤岛”上,永不消散的、最初的界碑。

这座孤岛,安静,早熟,内里却蕴藏着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察觉的、巨大的情感能量。它在等待着,在未来某个星光交汇的瞬间,被一阵温暖的风,轻柔地、却又不可抗拒地,吹向一片名为“港湾”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