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者低语,出示了谢尔盖预先留下的信物和暗语。
没有激烈的反抗,只有压抑的惊恐和迷茫。
谢尔盖显然已提前与家人有过沟通。他们只被允许携带最必要的物品和少量私人纪念品。整个过程安静、迅速,邻居甚至未曾察觉任何异常。
几路人马在预定的安全点汇合,然后通过伪装成货运飞机的专机,直接飞离北苏领空,最终降落在帝汶海那个早已准备就绪的、风景如画且守卫森严的私人岛屿上。
岛上设施一应俱全,服务人员专业而沉默,确保谢尔盖的家人在这里的生活舒适,但也与外界彻底隔绝。
当彼得罗夫意外身亡的消息传回莫斯科,引起一片哗然和猜疑,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确凿”的事故证据让调查最终倾向于意外。
克里姆林宫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对西伯利亚局势的担忧,以及……对谢尔盖独自掌控考察团和后续谈判的微妙不安。
而谢尔盖,在确认家人已安全抵达南盟控制区,以及彼得罗夫这个心腹大患已被清除后,他站在勘察加半岛的海岸边,望着眼前浩瀚的太平洋。
手中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来自南盟的加密讯息,确认了家人平安,并附上了下一阶段行动的最终指示。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而咸腥的海风,感觉背负了一生的沉重枷锁,似乎松开了一道缝隙。
回头望去,是莫斯科方向那令人窒息的阴影;向前看,是南方那片未知,却可能蕴含生机的海域。
他知道,通往“独立”的道路上,已再无回头路。
他掏出那份被修改得密密麻麻的“资源打包出售计划”,嘴角勾起一丝冷硬的弧度。
是时候,为西伯利亚,也为自己,谈一个好价钱了。
此时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延边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才有2000多万人口。
人口主要聚集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这里有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等城市。
新西伯利亚是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当时人口已有140万左右。
鄂木斯克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因石油和天然气、燃料和能源行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人口。
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地区: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克麦罗沃、新库兹涅斯克等城市。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东西伯利亚最大城市,工业、文化和交通中心,随周围地区采金业兴起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而发展,人口较为集中。
这几个地区和城市的人口展现出极度分散的特点,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唯一方法,就是能源和财富。
这里也是谢尔盖年轻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所率领的第三红旗集团军,一直驻守在这片土地上。
几个重要城市的军事部署甚至警察系统,都是他曾经的部下。
可以说他具备掌控整个西伯利亚的军事能力。
但这里是北苏,不是西方世界,带领一个地区实行公投独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武装独立的道路也走不通,北苏这个超级大国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领土有一丝一毫的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