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食物短缺而营养不良呈现的瘦弱身躯正在慢慢的丰盈……。
武振邦在帕姆泉堡,通过“迷雾”冷静地观察着谢尔盖的一切挣扎。他并不急于催促。
他对坐得他对面的杨蜜说:
“看到了吗?个人的忠诚、信念,在时代的趋势面前,是多么微不足道。
他不是输给了我的计谋,他是输给了这个由资本和技术驱动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只是顺势而为,将这个趋势引导到对我们有利的方向。”
“我们不需要逼他,我们只需要让他清楚地认识到,除了我们指出的这条路,他和他所代表的旧体系,在这个新时代里,已经没有其他可行的逃生舱了。
他所谓的坚持,在克里姆林宫看来是‘保守无能’,在人民看来是‘阻碍美好生活’。他正被时代孤立。”
和杨蜜一脸赞同表情不同的是一旁的秦若雪。
她蹙眉紧锁,似乎思绪飘回到了后世90年代那个风雨飘摇的红色帝国的崩塌。
和现在一样,这些都是时代的大势,非人力可以抗拒。
武振邦看出了她的担忧,却没有出言劝慰,只是默默地起身 倒了杯茶水放在了秦若雪的手旁。
秦若雪自然也感受到了自己爱人那关切的眼光,勉强的展颜一笑,拿起茶杯。
与此同时,谢尔盖委员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
克里姆林宫在尝到甜头后,开始委婉地询问,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储备”可以“变现”?
暗示谢尔盖应该“再接再厉”。而他集团内部,那些依靠这笔交易保住职位和利益的经理们,也开始形成新的利益集团,暗中期盼着与南盟的下一笔交易。
谢尔盖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了一条正在融化的冰河中央。
回头是岸,但岸上站着的是随时可能将他推入冰水的克里姆林宫的猜疑和国内虎视眈眈的政敌。
向前,则是南盟布下的温暖却危险的“热水域”,一旦进入,可能再也无法回头。
他个人的选择空间,正在被时代的洪流和国内外的现实压力,挤压得越来越小。
他仍然在抵抗,凭借着老一代革命家沉淀在骨子里的最后一丝倔强和对旧日旗帜的复杂情感。他拖延着与南盟的后续接触,试图寻找渺茫的变数。
但他内心深处那个清醒的声音在告诉他:
这洪流太强大了,强大到足以碾碎任何试图阻挡它的个人意志。
他或许能延缓过程,但无法改变结局。
他这只旧时代的船,似乎注定要被卷进新时代的浪潮,无论他如何努力地想掌好自己的舵。
无形的网,正在以时代本身的力量,缓慢而坚定地收紧。
谢尔盖的孤独抵抗,更像是一场注定失败的、为自己内心信仰举行的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