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岛六0野蛮年代适合穿越重生 > 第442章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挣扎

第442章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挣扎(1 / 2)

萨哈林油气田交易的巨大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谢尔盖委员在莫斯科的权力舞台上迎来了久违的高光时刻。

勋章挂满胸前,赞誉萦绕耳畔,连克里姆林宫最深处的目光也似乎变得温和了许多。

他的西伯利亚工业集团获得了宝贵的现金流,一度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得以缓解,他个人在权力棋盘上的分量,似乎也重新增加了砝码。

然而,在这表面的风光之下,谢尔盖内心的波澜并未平息,反而因为地位的“稳固”而变得更加复杂难言。

深夜,当他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莫斯科永不熄灭的灯火,一种比以往更深的寒意时常会攫住他。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笔“横财”的本质是什么——那不是他运筹帷幄的胜利,而是南盟精心编织的罗网,而他,正亲手将这网的丝线系在自己的身上。

作为从那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帅,或许他的经济知识水平并不高。

但他们那经历过生死之间无数徘徊淬炼的灵魂,有着对未知危险到来的敏锐感觉,讲白话就是他不知道哪里不对 但是他就知道不对。

“这算是背叛吗?”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尖啸。那个经历过血与火洗礼、在红旗下降誓的老兵灵魂,在严厉地拷问他。

他想起了青年时代在冰天雪地中建设祖国的激情,想起了那些在清洗中消失的、曾怀有同样理想的面孔……一种深切的耻辱感灼烧着他的内脏。

他试图反抗,试图寻找一条既能保全自身,又不至于彻底滑向深渊的道路。

在几次内部经济会议上,他小心翼翼地提出:

“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单一的能源出口模式,尤其是这种……创新的储备交易。我们应该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产业升级和技术研发上,重振我们自己的工业竞争力。”

然而,回应他的,往往是同僚们不解甚至略带嘲讽的目光。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同志,您太谨慎了!现在正是利用南盟的资金壮大我们自己的好时机!”

“产业升级?那需要时间和更多的投资,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国库需要这笔钱,军队需要更新装备,人民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他试图加强与传统盟友、与其他潜在能源买家的联系,希望能平衡南盟的影响力。

但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是欧洲还是阿美,要么无法提供如此巨额且“便捷”的现金,要么附加的政治条件比南盟更加苛刻。

南盟提供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尊重现状”的、“不干涉内政”的表象,这对极度敏感于主权问题的北苏高层而言,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一种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抗拒的经济逻辑,正如同西伯利亚的永冻土在暖化般,缓慢而坚定地侵蚀着旧有的秩序。

他看到,不仅仅是能源,从远东的农产品市场,到乌拉尔工业区的零部件供应链,甚至莫斯科街头逐渐增多的南盟产电子设备……南盟的经济影响力,正以一种“非军事”、“非政治”的方式,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来。

它不依靠枪炮,而是依靠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庞大的市场容量和高效的供应链。

它提供的是“更好、更便宜”的选择,这让任何试图用行政命令或意识形态去阻挡的努力,都显得苍白无力,且不得人心。

百姓们并不懂那么多经济大道理,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餐桌上有来自西澳的新鲜面粉做的大列巴。

烤炉内炙烤着着香喷喷的澳洲牛羊肉。

孩子们那曾经没有血色的脸。又泛起了天真可爱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