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洛政府看似拥有主权,但其每一项重要决策,都离不开南盟的“建议”和支持,尤其是罗宾武装在境内的军事存在,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数月后,当科托努的秩序基本稳定,经济在南盟资本的注入下开始畸形繁荣,迪亚洛政府正式向“南亚地利共和国及南盟理事会”提交了加入南亚军事互助同盟的申请。
申请理由冠冕堂皇:感激南盟在危难时刻的援助,认同南盟的发展理念,希望借助南盟集体力量保障自身安全,并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潮。
随着南亚的资金注入和民生设施的援建,科特努国内的民众自然也是感受到了切身的好处,全国上下一片赞美之声。
南盟理事会“经过慎重审议和友好磋商”,全票通过了科托努的加入申请。
在盛大的加盟仪式上,亚旭总统与迪亚洛总统亲切握手,标志着科托努正式成为南盟大家庭的一员。
至此,武振邦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吞并”。
没有赤裸裸的殖民占领,没有引发大规模国际制裁,一切都在“恢复秩序”、“保护投资”、“友好合作”、“自愿加盟”的合法外衣下进行。
科托努名义上还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其国防、经济命脉和外交政策取向,已完全被南盟掌控。
帕姆泉堡内,武振邦看着屏幕上科托努正式加入南盟的新闻,对秦若雪说道:
“看吧,这就是新模式。我们不需要直接的殖民统治,那成本太高,名声太臭。
我们只需要控制最关键的点——能源、金融、武力,以及一个听话的代理人。他们会自己管理自己,还会为我们创造价值,并感激我们提供的‘保护’。”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科托努是一个样板。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与我们合作,哪怕是作为附庸,也能获得稳定与发展;
而与我们为敌,下场就是卡努。接下来,那些还在摇摆的、存在争议的地区,应该知道如何选择了。”
科托努事件,不仅是一次危机的解决,更是一次成功的战略实践。
它向世界宣告了武振邦所构建的、基于资本与技术霸权的新时代附庸体系,已然成型并开始高效运转。
这套体系比旧时代的殖民主义更隐蔽,更高效,也更具韧性。而科托努,仅仅是这个庞大体系落下的第一枚棋子。
罗宾安保也因为这一次事件在国际军事承包商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武振邦手下的另一只手套。
从此罗宾安保与神盾安防两只手套一黑一白,开始偷偷的搅动世界的风云。
已经被任命为罗宾全球安保服务公司负责人的苏定国,此时正在驱逐舰上与他的属下研究西撒哈拉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