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藩的签约,让武振邦找到了新的研发方向,他并未被立即投入紧张的影片拍摄,而是被武振邦安排进了一个特殊的“融合计划”。
在帕姆泉堡一侧,一个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兼具传统武馆氛围与未来感训练设施的综合空间被开辟出来,命名为“演武堂”。
这里,成为了李振藩在西澳的新家,也是武振邦践行其“文化+科技”理念的试验田。
武振邦并未将李振藩仅仅视为一个演员或打星。
他看重的是李振藩身上那种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极致的武者精神,这与他在科技领域锐意进取的理念不谋而合。
“振藩,你的身体就是最精密的仪器。”
武振邦带着李振藩参观演武堂内的一些特殊设备——高精度动作捕捉系统、实时生理参数监测仪、以及用于分析发力轨迹和冲击力的特殊标靶。
“电影需要你将功夫的美与力量展现到极致,而科学,能帮你更了解你自己,突破固有的极限。”
李振藩看着这些前所未见的设备,眼中充满了新奇与兴奋。他本就是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武振邦的这种跨界思路深深吸引了他。
在武振邦的授意下,一个由生物力学专家、程序员和资深武术指导组成的秘密小组开始围绕李振藩工作。
他们记录他每一个动作的细微数据,分析其发力模式、肌肉群协调性、乃至在不同状态下的神经反应速度。
这些数据,一方面用于为他量身定制更科学、更高效的训练方案,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拍摄电影时,实现更震撼、更真实的视觉效果和动作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李振藩对此极为投入。
他发现自己以往很多依靠本能和经验的训练,在数据的剖析下,找到了更优化的路径。
他与武振邦的交流也不再局限于武学哲理,开始涉及运动生理学、物理学的杠杆原理、甚至空气动力学。
这种全新的体验,让他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武振邦的敬佩也日益加深。
两人时常在演武堂切磋、讨论至深夜,关系亦师亦友。
文化输出的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夏梦和赫本主导的星光电影节盛大开幕。
金伯利新城一时间星光璀璨,成为了全球娱乐媒体的焦点。
武振邦虽然未在公开场合过多露面,但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电影节不仅设立了高昂的奖金,更重要的是,明确提出了鼓励“展现多元文化、探索未来想象”的创作方向,并承诺为优秀作品提供覆盖南亚、西澳乃至通过特殊渠道进入东亚和欧洲市场的发行网络。
这一承诺,对于许多苦于缺乏发行渠道的独立电影人,尤其是来自亚洲和第三世界的创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电影节期间,夏梦和赫本凭借其个人魅力和专业眼光,成功与多位有潜力的导演、编剧和演员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