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先派船逼近挑衅?”
“是谁的指挥官出言不逊意图试探?”
“是谁的行动真正威胁了航行安全和地区稳定?”,将“威胁”的帽子反扣回倭国头上。
4. 技术碾压: 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流出了少许磐石岛防御系统的模糊影像或数据,表明磐石岛是南亚共和国以海洋科研为目的的和平性质的占用。
这场舆论战,南亚方面准备充分、证据有力、出击精准,而倭国方面则显得有些被动应付、顾左右而言他。
几个回合下来,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在这一轮关于“谁先挑衅”的具体事件交锋中,倭国并未占到便宜,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一些问题。
东京方面很快意识到,在正面舆论战场和法理纠缠上,他们很难从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武振邦那里讨到好处。
继续高调争吵下去,只会持续损害自身“谨言慎行”的国际形象,并将更多的国际注意力吸引到其自身敏感的海洋权益主张上来。
于是,几乎是悄无声息地,倭国官方层面的抗议调门开始逐渐降低。
外务省的声明开始使用更多程式化的、缺乏实际内容的外交辞令,媒体上的喧嚣也被有意控制。
他们似乎打算让“宗谷号事件”慢慢冷却,从公众视野中淡出。
但武振邦和亚旭都清楚,倭国人绝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他们闭嘴了。”
高美娜将一份最新的国际舆情简报放在武振邦的桌上,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但我们的监控显示,他们对磐石岛及周边海域的电子侦察和情报收集活动频率增加了三倍以上。
而且,通过多个第三方商业卫星公司,试图购买更高精度的岛礁影像。”
武振邦冷哼一声,对此毫不意外:
“正面讨不到便宜,就想玩阴的了。暗地里下绊子,才是他们的传统艺能。”
“我们需要加强防范。”
秦若雪指出,“尤其是水下和电子频谱领域。他们很可能尝试派遣潜艇或无人潜航器进行抵近侦察,甚至可能尝试进行网络渗透或电子干扰。”
“让他们来。”
武振邦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磐石岛要是连这点小动作都防不住,那也不配叫‘磐石’了。
告诉莱斯利,提高警戒等级,尤其是反潜和网络防御。抓不到则已,一旦抓到实质证据…”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危险的意味:
“那就不是舆论抗议那么简单了。正好给我们下次行动,提供一个更直接的‘借口’。”
他深知,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只是从台前的唇枪舌剑,转入了幕后的暗流涌动。
倭国人的暂时沉默,意味着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寻找新的机会和更隐蔽的方式来给他制造麻烦。
而他要做的,就是保持绝对的力量优势和战略警觉,等待对方再次犯错,或者…主动为他们创造一个犯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