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邦回到自己的北屋,打了盆水洗漱收拾停当,这才拎起两盒八大件糕点,来到了霍家。
看到霍家多出的这一位一身书卷气戴个眼镜的中年男子,正是是从海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霍建章。
武振邦把手中的糕点随手递给上前迎接的霍思华,然后拱手躬身施礼,口中恭敬的说道:
“武家小子振邦,见过霍爷爷,霍叔叔!”
霍建章正坐在堂屋与父亲说话,听着此言,抬头端详起这位父亲口中的优秀年轻人。
只见此子生得剑眉朗目,鼻直口方,身形矫健,没有这个时代人特有的瘦弱,但也不显得魁梧,整体看来虽不算上传统意义的美男子,但举手投足之间自然透露着英姿勃发的气质,算得上一表人才。
让人打眼一瞅心中便觉得喜欢。
连忙打招呼道:“武家贤侄不必多礼,快来入座”
双方落座后一阵寒暄,霍建章的妻子李淑珍端上来最后一道菜,也与武振邦寒暄了几句落座,她现在也是R大学的在职教授。
武振邦内心暗自感慨,多好的一家人,但命运注定起风的时候,这家人要历经磨难,尤其霍建章夫妇还有留洋经历,更是在运动中首当其冲。
席间谈起武家医馆的何去何从,武振邦毫不在意的说:“民国26年,我家医馆就曾关闭,我爷爷带着父亲和一家人深居简出,拒绝给东洋狗看病,直到民国34年才又重新挂牌行医,期间转为暗中给百姓治病,经历的多了,自然也就不在乎了”
霍家人听闻武家还有这一番经历,不由得肃然起敬。
霍老爷子举杯道:“国难之时令家翁能有如此深明大义之举,真真让老朽敬佩!借此一杯薄酒,敬你武家这一义举”
霍思华这个小姑娘,大大的美目中都蹦出了小星星,也跟着家人们一起举杯,双方一饮而尽,各自开怀大笑。
饭后撤去席面,摆上香茗,霍建章问道:“那今后具体你有什么打算,若是想去医院工作,霍叔叔这里可以帮得上忙”
武振邦摇摇头道:“我的脾气秉性,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大不了效仿我爷爷做个游医,云游天下,四海为家,采采药看看病,落得个逍遥自在。”
霍建章听得小武这样说,心中的敬佩愈加的深了,以武氏父子的名气和医术,若进入到医疗单位工作,前途不可限量,而他们却淡泊名利,宁可在民间行走,也不入庙堂,端得有一派仙风道骨之气。
最后双方尽欢而散,临走时,霍建章承诺以后有什么事情只要力所能及的尽管来找他,武振邦不卑不亢谢过,转身回了自家。
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夜幕降临了,武振邦在屋中熄灯装作休息,本人遁入空间,飘然来到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