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邦敏锐地感觉到从南屋传来一道窥探的目光,那里只有一个留守的安保人员,因此武振邦可以确定这个人在监视着院中发生的一举一动。
“就是不知道这监视来自于哪一伙势力,等晚上有空的时候,我倒要仔细观察一下”
武振邦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脸上却不露声色的与霍思华愉快的交谈着,武振邦能够清楚感觉到霍思华这个小丫头是一个没有心机的阳光女孩。
自小受到的西式教育虽然也夹杂着父母的传统教育,但骨子里却有着这个时代华人所缺少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她对于这种华人传统的娃娃亲以及曹家没有契约精神的背叛都给予了很深刻的批判。
武振邦并没有觉得任何不适,毕竟他的灵魂来源于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所有的新思潮都像填鸭一样灌输到那一代人的头脑中,什么样的奇葩思维没见过呢。
因此武振邦虽然顶着这个时代的原身,但却有着远高于这个时代的认知,对于小丫头的批判全盘接受,既自谈话中就流露出对她思想的认同以及高于这个时代认知的引领,这让霍思华如同找到了人生方向一样的醍醐灌顶。
正聊着,霍爷爷出来去拿煤球,这让武振邦醒悟过来,连忙起身去帮霍爷爷搬煤球准备做饭,并且假装回屋取东西,从空间拎出两只野鸡加餐。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虽然霍家父子有特殊津贴,收入不菲,但整个市场的农副产品就这么多,所以对于野鸡这种不常见的山珍,他们家平时也是很少吃到。
年节时霍老的学生们都会送来各种吃食,但也仅此而已,那个时代高知家庭跟普通百姓在吃方面区别并不大。
或许只有海子里的部分特殊人群才能够实现饮食自由吧。
看到内院开始忙活做饭,南屋的那名安保人员急忙跑过来帮忙,武振邦这才开始仔细的打量此人,霍爷爷口中的小王。
此人身材削瘦,但却给人以十分有力量的感觉,双眼精光四射,一看就是经受过血火考验的战士。
记忆中对这个人稍有点印象 但不深刻。
或许是小院并不大的缘故,武振邦与武家祖孙聊天的内容,可能已经被这个小王听到了,因此他的目光中并没有审视警惕的意味,而更多是探查。
是一种令武振邦非常不舒服的窥视感,他心中暗忖:此人一定是身负保卫和监视多重任务,仔细想想也就释然。
虽然霍老是爱国先进的老知识分子,儿子也是心向祖国的高知人才,可毕竟是从国外回来的,对于这种人才中枢的态度永远是小心多过信任,这是当下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无关胸襟。
武振邦与霍家祖孙吃过一顿气氛融洽的午餐后,二老年岁已高,精力不济,需要午睡一会儿,而霍思华则主动请缨。收拾碗筷并提出帮武振邦收拾屋子。
二人忙活了两个小时,终于把整个北屋以及屋后的园子都收拾了一遍,武振邦其实是有自己打算的,收拾出这个园子出来,种上些玉米蔬菜,也好为以后从空间中拿出粮食有个说辞。
200多平米的园子也相当于三分地儿呢,园子中的产出自然够自家人吃菜的了,后园还有一个30平左右大小的锦鲤池,武振邦打算把它挖深一些放进一些鱼类,以后随时拿出鱼来吃也有了借口。
目前对于武振邦最大的难题就是空间里的这些财富和物资如何能够合理合法的拿出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