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蝉鸣阵阵,宋家新盖的二层小楼里一片静谧。
赵金凤在厨房里忙活完,擦干净手,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房门口。虚掩的门缝里,她看见婷婷正伏在书桌前,眉头微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孩子已经保持这个姿势快两个小时了。
赵金凤犹豫片刻,还是推门进去,将一碗刚晾凉的绿豆汤放在书桌一角。
“歇会儿吧,这天热的,喝点绿豆汤解暑。”
婷婷抬起头,露出灿烂的笑容:“谢谢奶奶!我马上就写完这篇作文了。”
赵金凤点点头,目光落在摊开的作业本上。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她一个也不认识。
“这写的啥呀?”她忍不住问。
“是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梦想》。”婷婷端起碗喝了一口,眼睛亮晶晶的,“我写我想当老师,像张知青那样,去帮助更多孩子读书认字。”
赵金凤欣慰地笑了,伸手摸了摸孙女的头:“好,当老师好,体面。”
她的目光再次落到作业本上,忽然感到一阵难以言说的失落。如今家里条件好了,孙子孙女们都上了学,可每次他们做作业,她这个做奶奶的却一点忙也帮不上,连他们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奶奶,您怎么了?”婷婷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情绪。
赵金凤摇摇头,又点点头,终于开口:“婷婷啊,你...你能不能教奶奶认字?”
这话一出口,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老太太,突然要学认字,传出去不知会招来多少笑话。
婷婷却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惊喜:“真的吗?奶奶您真的要学认字?”
赵金凤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我就是想着,要是能认得几个字,以后你们作业本上写的啥,我好歹能看懂一点...”
“太好了!我现在就教您!”婷婷兴奋地拉着奶奶的手,把她按在椅子上,自己则搬来一个小凳子坐在旁边。
“从哪儿开始呢...”婷婷翻着自己的课本,喃喃自语。
“就...就从咱家的姓开始吧。”赵金凤小声说,“我认得一个‘宋’字,你爷爷以前教过我,说是一棵树
婷婷高兴地拍手:“对对对!奶奶真厉害!那咱们今天就学‘宋’字,还有咱们家人的名字!”
她翻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个“宋”字。
“这是‘宋’,咱们家的姓。”婷婷指着字,一字一顿地念。
赵金凤凑近了看,眼睛眯成一条缝:“这字可真复杂,这么多笔画。”
“不急,慢慢来。”婷婷握住奶奶粗糙的手,引导她用铅笔在纸上描摹。
笔在赵金凤手里显得格外笨重,她握惯了锄头、锅铲的手,此刻却连一支小小的铅笔都拿不稳。那手微微颤抖着,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痕迹。
“不对,奶奶,这一笔应该从上往下...”婷婷耐心地纠正。
赵金凤试了几次,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字在她眼里,就像一团纠缠在一起的树枝,怎么也理不清。
“老了,不中用了。”她沮丧地放下笔,“连个笔都拿不稳。”
婷婷却紧紧握住她的手:“奶奶,您别急,我第一次写字也是这样。您看,这样握笔...”她仔细地调整着奶奶的手指位置,“对,就是这样,慢慢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响动,是林薇和楚瑶从公司回来了。
“妈,婷婷,你们在干嘛呢?”林薇走进书房,看见祖孙俩头碰头地坐在书桌前,好奇地问。
赵金凤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慌忙想收起桌上的纸笔,婷婷却抢先一步答道:“奶奶在学写字呢!要我教她认字!”
林薇和楚瑶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惊讶,随即化为温柔的笑意。
“妈,您怎么想起学认字了?”楚瑶走到赵金凤身边,轻声问。
赵金凤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就是...就是想看懂孩子们作业本上写的啥。上次小草拿回来的成绩单,我都不知道上面写的是好是坏...”
林薇心头一热。她记得上个月,小草兴高采烈地拿着全优的成绩单回来,赵金凤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最后只能问:“这上面画的勾勾叉叉,到底是好是坏啊?”当得知全是代表优秀的勾时,她笑得合不拢嘴,却还是难掩眼中的一丝遗憾——她不认得孙女的名字,不认得各科科目的名称,甚至连“优秀”两个字都不认识。
“妈,这是好事啊!”林薇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我和老三媳妇儿都可以教您。”
楚瑶也点头:“是啊,咱们可以轮流教。就从家人的名字开始学起,怎么样?”
赵金凤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你们不嫌我笨?”
“妈,您要是笨,能把咱们这一大家子管得妥妥帖帖?能把超市的账目算得清清楚楚?”林薇笑着说,“您只是不认得字罢了,现在学,一点都不晚。”
就这样,赵金凤的识字课正式开始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晚饭后,宋家的书房都会变成一间特殊的教室。学生是年过半百的赵金凤,老师们则是家里的女人们——林薇、楚瑶、周晓云,甚至十岁的婷婷和小草。
起初,赵金凤很是吃力。
那些笔画在她眼里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握惯了农具的手,拿起笔来总是抖个不停。一个简单的“人”字,她练习了整整一个晚上,还是写得歪歪扭扭。
“这一撇一捺,咋就这么难呢?”她盯着自己写出的歪歪扭扭的字,沮丧地叹气。
林薇看在眼里,找来了几本小学生用的描红本:“妈,您别着急,先用这个练习。跟着上面的虚线描,慢慢就熟练了。”
楚瑶则想出了更有趣的办法。她把字拆解成生活中的物件教给婆婆:“妈,您看这个‘口’字,就像咱们家窗户的方框;这个‘日’字,就像窗户框里横着一根棍...”
周晓云负责教数字和简单的算术:“妈,您不是会算账吗?这些数字您其实都认识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写而已。”
最耐心的老师当属婷婷和小草。两个孩子一左一右地坐在奶奶身边,一遍遍地教她念,教她写。
“奶奶,您看,‘宋’字就像一座小房子,上面有屋顶,
小草则握着奶奶的手,一笔一画地在纸上移动:“对,就这样,慢慢写...奶奶真棒!”
在全家人的鼓励下,赵金凤渐渐找到了感觉。
她发现,原来汉字并不像她想象中那么神秘。楚瑶说的对,很多字都是从生活中的东西变来的。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学习突然变得有趣起来。
“水”字就像流动的溪流;“火”字就像跳动的火焰;“山”字就像连绵的山峰...
赵金凤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她不仅每天晚上跟着大家学习,白天一有空闲,也会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
厨房的灶台上,她用粉笔写着“锅”“碗”“瓢”“盆”;院子里,她在花盆旁写着“花”“草”“树”“木”;卧室里,她在衣柜上贴着“衣”“裤”“鞋”“袜”...
宋老实看着老伴这般用功,忍不住打趣:“你这劲头,比咱们当年开荒种地还足呢!”
赵金凤头也不抬地继续在本子上写着:“你懂啥,我这叫...叫...”她一时想不起那个词。
“充电!”一旁的小草及时提醒。
“对,充电!”赵金凤得意地说,“活到老,学到老。”
然而,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天下午,赵金凤照例在超市办公室帮忙整理货单。自从开始学认字后,她主动承担起了简单的单据整理工作,说是可以边干活边认字。
正当她对照着货单上的字,小声念着“白—糖—十—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哟,这不是宋家婶子吗?这是在干啥呢?学认字?”